全国政协委员潘建伟:希望量子卫星在不远的将来发射
右 转 车辆让行人过不了马路
在成为全国政协委员的第三个年头,潘建伟带来两份提案。第一个提案是《杜绝人行横道上人车争抢通行现象》。潘建伟说,右转车辆让行人过不了马路的现象在很多国内城市都存在,而国外则有更好的处理办法。他说,在车流、人流量较大的十字路口,要发挥右转箭头信号灯的作用,避免右转车辆与行人在人行横道上相遇。在科研中养成严谨习惯的潘建伟,还给出了具体的设置模式,“机动车直行信号灯为绿灯时,同方向行人、非机动车同步为绿灯,机动车右转箭头信号灯为红灯。等到直行信号灯变成红灯,同方向行人、非机动车同步为红灯,随后右转机动车放行。”
垃圾分类“从2变4”
潘建伟带来的第二份提案也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是关于垃圾分类。垃圾分类意义重大。”潘建伟注意到,目前很多地方设置了分类垃圾箱,但是只区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他认为,这种简单的二元分类方法模糊粗糙,普通人难以辨识,结果形同虚设,很多人还是乱扔。有着丰富国外学习、工作经历的潘建伟说,国外的分类更加精细,更具辨识度,于是,他准备提交提案,希望我国也能建立更加行之有效的分类方法。
潘建伟说,垃圾可以分成四类,“分别是生物垃圾、可回收物、混合垃圾、有毒有害垃圾。”他认为,如果能设置这样的四类分类垃圾箱,将能减少垃圾处置成本,让更多垃圾再生为资源。
“瞬间移动”又近一步
日前,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杂志以封面标题的形式发表了潘建伟研究小组的最新研究成果,他们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多自由度量子体系的隐形传态,成为18年来全球科学家在量子信息实验研究领域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人类距离“瞬间移动”的奇迹又接近了一步。量子隐形传态在概念上非常类似于科幻小说中的“星际旅行”,可以利用量子纠缠把量子态传输到遥远地点,而无需传输载体本身。潘建伟用通俗的语言比喻,相当于从合肥带到北京的一个保险箱,钥匙忘带了,于是让合肥的同事测量一下钥匙,然后在北京复制它。1997年,国际上首次报道了单一自由度量子隐形传态的实验验证。
但是,后来所有的实验实现都存在一个局限,就是只能传输单个自由度的量子状态,而真正的物理体系拥有多种自由度的性质。潘建伟小组此次的研究成果,就是实现了多自由度量子体系的隐形传态。昨天,潘建伟向记者打比方,“传送一个人,这个人有身高、体重、密度等多个信息,以往只能传送其中一个信息,比如身高传过去了,体重传不过去。因为测其中一个信息的时候,会改变其他的性质。比如测量身高,尺子一拉,体重就受了影响。而现在,通过好多年的努力,我们发现一种方法,在测量一种性质时,不影响另外一种性质,于是在传一种性质的同时,也能把另外一种性质传过去。”
《自然》杂志审稿人称赞这项成果“是一个伟大的成就”。而潘建伟告诉记者,这只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的“重要的一步”。
量子“京沪干线”明年开通
量子通信是人类在手机、互联网后的又一个创新,目前,美国正试图建立上千公里的量子通信线路,未来还想建立起总长超过1万公里的环美国量子通信网络。与此同时,在量子通信领域处于世界领先的中国,也在部分城市建立量子通信网,并正在修建上千公里的量子通信“京沪干线”,2016年还要发射量子通信卫星。
昨天,潘建伟也介绍了这两项引人关注的工程的最新进展。他说,“京沪干线”现在很多年轻人在做,北京在建了,上海勘探地点也完成了,合肥以前就有并且运行良好。大概在2016年,可以全线开通。“它的意义在于,建好运行后就可以拿去使用了。”潘建伟说。至于量子卫星,潘建伟表示,目前进展良好,今年应该技术上基本上做好,希望在不远的将来能发射上天。
采访结束后,潘建伟也饶有兴趣地说,因为在合肥工作,也成为新安晚报的读者之一,“我经常看你们报纸,了解新闻和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