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经济逆势上扬实现首季 “开门红”
一季度,滁州市主要经济指标总体向好,实现 “五个提升”,保持了争先进位势头,开创了令人欢欣鼓舞的新局面——
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32.3亿元,增长9.7%,总量、增速分别位居全省第7位和第5位,全省排名分别比上年提升1位、 3位;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0.1亿元,增长11.9%,总量、增速分别位居全省第4位和第3位,全省排名分别比上年提升1位、 3位;
固定资产投资239.2亿元,增长24.4%,总量、增速分别位居全省第6位和第5位,总量与上年持平,增速比上年提升10位;
财政收入59.6亿元,增长13.8%,总量、增速分别位居全省第5位和第3位,分别比上年提升1位、 2位;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11.1亿元,增长12.7%,总量、增速分别位居全省第7位和第5位,均比上年提升1位。
今年以来,滁州市主动适应引领新常态,坚持冲刺全省第一方阵不动摇,坚持稳中奋进、好中加快的工作总基调,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统筹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推动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健康发展,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向好、结构优化、质效提升的良好态势,实现了首季开门红。近期来滁调研的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如此评价: “滁州发展势头好、发展后劲足、干部群众有干劲。” “滁州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形势平稳,一季度大部分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成绩来之不易。” “滁州面貌新、政策新、项目新,未来发展必然大有可为。”
“十大工程” 投入见效
滁州市坚持问题导向、精准发力,切实加强有针对性的工作指导,坚持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责任化,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入。加快实施 “十大工程”。今年,该市谋划建设了滁州汽车城、健康食品城、家电制造基地、新型化工基地等 “十大工程”,着力强化大工程引领。目前,滁州汽车城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1个,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个,全市已拥有各类汽车制造企业9家,零部件制造企业120多家,今年,全市汽车整车产量将超2万辆,专用车及改装车超1万辆;健康食品城在建项目27个,在谈项目9个;新型化工基地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7个;长城影视城已完工5个项目、在建6个项目;滁宁高教城启动区控制性规划基本编制完成,已与南工大签订协议、正与南理工对接洽商;江巷水库、滁宁轻轨、大唐电厂、通用机场等项目前期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滁州力促项目提质提效,着力打造园区平台,招商引资实现开门红。推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扩区扩容,提升承载能力,其中,苏滁现代产业园以 “打造升级版、迈向中高端”为目标;滁州经开区实现 “三次创业、三次飞跃”。14个省级以上园区建成区面积220平方公里,入驻企业近3000家。该市抢抓长江经济带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加快推进皖江示范区建设,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 “一把手工程”,放在经济发展重中之重的位置,开拓新思路,提升新境界,树立新标杆,发力新作为,坚持市场需求为导向,强化人才支撑保障,推进创新驱动战略,转变招商引资方式,营造优良发展环境,使得招商引资工作实现新常态下的新突破。2014年,滁州招商引资工作在全省二类市综合考评中,荣获第一,跻身全省第四名,进入第一方阵。今年一季度,招商引资市外亿元以上项目404个,实现到位资金 184.1亿元,同比增长18.4%,其中境内省外项目278个,实现到位资金118亿元,总量保持全省第4位次,同比增长6.7%,略高于全省平均增幅;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83个,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40个,新投产亿元以上项目38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17.8亿元,超序时进度4.5个百分点。
三产协同 共同发力
当前,滁州市深入分析当前经济运行情况,完善经济运行调度机制,加大实体经济帮扶,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转型升级为主线,突出工业主导,强化农业基础,推进服务业壮大,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
工业上,规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366户,比上年末净增97户,其中产值亿元以上企业109户。六大支柱产业完成增加值134.8亿元,增长12.8%,占全部规上工业的89.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70.2亿元,增长19.2%。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达170家,实现产值115.7亿元,增长32.8%,高于规上工业平均增速20.9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一。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增长145.2%和77.9%,分别居全省第4位和第5位。农业上,全市小麦在田面积438万亩,较去年增加14.6万亩。新增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7家,总数达330家。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1万亩,总面积达224万亩,流转率达37%;新增家庭农场100家,总数达2200家;新增农民合作社150家,总数达4635家。服务业上,新增限上企业33家,总数扩大到863家。在线监测的305家服务业重点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8.3亿元,增长33.6%。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和信息、养老、文化旅游等新消费热点发展较快。
要素保障成效明显。用钱上,跟踪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深化政银企合作,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辖内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达1101亿元,居全省第五位,较年初新增投放56亿元,居全省第4位。用工上,帮助企业招工6.7万人,增长24.4%。用地上,综合运用独立选址、增减挂钩等多种方式,积极争取建设用地指标。严格按照 “土地跟着项目走”的要求,优先保障投资强度大、产出效益高项目,做到成熟一个、开工一个。该市还认真落实稳增长政策,建立了市级领导、市直部门联系重点企业和项目制度,高位推进、主攻大项目,真帮实扶、培育大产业。
创新驱动 转型升级
作为我省首批5个创新型试点城市之一,滁州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六大主导产业,突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引导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引进新型创新和研发机构,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优化经济结构,促进转型升级。该市重点培育汽车及零部件制造、智能家电、新型化工、硅基材料等成为千亿元产业,鼓励一批企业通过自主创新、技术改造、兼并重组、挂大靠强、上市融资等方式,成为极具区域竞争力的百亿企业。先后与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科大、东南大学、合工大等全国200多所知名高校以及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对组建的国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给予20万元至300万元不等的奖励资金。该市创立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已成为110多家中小型科技企业的孵化器。滁宁高教城、家电设计与制造特色产业基地、中国家电研究院安徽分院、汽车与家电技术装备研究院、食品加工研究院、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滁州实验室、国家电子元器件质检中心、石英砂质量检验中心、盐化工研究院、蓝德电气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检测平台陆续落户滁州。全市企业技术中心已达203家,其中国家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个、院士工作站6个、重点实验室1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8个,实施技术创新项目300项。苏滁现代产业园成为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和IT等新兴产业的专享平台,正打造产城一体的低碳新城和新型工业化建设的安徽样板。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 “三次创业” ,提档升级,正成为智能家电、汽车、新型装备制造、现代食品等产业的新高地。全柴、扬子空调等 4家企业列入国家工信部 “两化”融合试点,新增智慧企业238户。
深化改革 释放红利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该市专门制定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并以市委1号文件下发。在去年45个乡镇试点的基础上,今年在全市所有乡镇全面推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凤阳县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正式运行,首例集体资产交易正式成交,发放了首笔“家庭农场保证保险”贷款。建立市区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平台,颁发首个 “三证合一”营业执照,市级全面实施权力、责任、涉企收费三项清单制度, 8个县市区全部公布权力和责任清单。启动市级公立医院改革,开展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试点。 “营改增”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开润股份IPO申报材料顺利上报证监会待审,明光浩淼、秦栏小贷、深福新型建材分别在 “新三板”和省股权交易中心成功挂牌。该市成功入选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康佳电子公司公用型保税仓库正式投入运营。该市还不断推动融入南京都市圈、合肥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以开放倒逼改革。
在做大经济总量的同时,滁州市积极推进民生工程,改善城乡面貌,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改革红利,投身到经济社会发展中来。大力实施33项民生工程,到位资金41.2亿元。新增城镇就业1.94万人,开展就业技能培训4624人,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9631套,农村危房改造开工2838户。全市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申报1656个,开工572个。加快推进市第一人民医院建设、滁城内城河改造一期工程等十件实事,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扎实做好第五届中国农民歌会筹备工作。
提振精神 真抓实干
滁州市正主动适应引领新常态,树立更高标杆,不断提升发展境界,坚持城乡统筹,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家园。广大干部群众提振精神、真抓实干,创造新业绩、努力新作为。
今年春节长假过后上班的第一天,滁州市委、市政府就召开全市招商引资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第一时间动员全市上下把更多精力、更多时间集中到招商引资上来。市委主要领导带头贯彻习近平总书记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要求,以逢山开路、遇河搭桥的精神抓推进,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落实。市委书记李明九下长丰调度,为了促成长丰猎豹集团早日建成年产十万辆SUV和皮卡的全市整车制造龙头企业,当起企业的 “第一号服务员”,也为全市党员干部竖起了一面 “求真务实、言出必践”的行动标杆。为抢抓最后一轮汽车产业转移的机遇,加快推进滁州汽车城建设,滁州市主要领导亲自联系、对接、帮扶,各地各相关部门积极开展帮扶行动,主动赴上海、跑长沙,招引项目。目前,全市已拥有各类汽车制造企业9家,零部件制造企业120多家。今年, 2万多辆属于 “滁州制造”的猎豹SUV和皮卡车即将驶入千家万户。在广大干群的努力下,苏滁现代产业园一期安置房交付使用,企业陆续建成投产;滁州经开区加快三次创业,打造智能家电、绿色食品基地;全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市直9个招商分局基础上,组建了第一批44个县级干部招商小组,高水平招商引资引智,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机关干部深入企业调研,现场帮扶解困;加快滁马高速、宿扬高速、滁淮高速、蚌淮高速连接线和104国道改造工程,滁州港快速推进;以“三治三增三提升”、 “三线三边”整治为抓手,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持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百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加快实施,新增造林22万亩,皖东大地满目葱茏;党员干部开展“弘扬沈浩精神、推动三个发展”主题实践活动,努力做一个有追求、有作为有担当的人……
责编:童中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