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工商局五年磨剑创造辉煌

15.11.2017  02:24

  过去五年,滁州市工商系统认真落实省工商局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为主线,积极探索创新,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努力激发和释放改革动力和活力,为全市经济社会稳定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是服务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5年来,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12.6万户,同比增长144%,其中内资(含私营)企业3.3万户、同比增长202%,外资企业154户、同比增长92.5%,个体工商户8.9万户、同比增长76.5%,农民专业合作社3507户、同比增长37%,市场主体总量达22.1万户。新增市场主体中民营经济占比超过96%,第三产业占比超过70%;新登记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创造就业超过20万人。新增注册商标7083件、驰名商标7件、著名商标83件,同比分别增长95%、175%、80%。截至2017年10月底,全市有效注册商标14512件,其中,驰名商标总数11件,著名商标总数186件。办理股权质押850件,出质总额152亿元,融资金额175亿元;办理商标质押贷款 275件,融资金额达48.97 亿元;办理动产抵押登记2464件,融资金额121.13亿元;办理守重企业增信融资贷款35起,融资金额7500万元。商标质押登记贷款数量和贷款金额连续5年位居全省前列,受到省工商局通报表彰。

  二是推动改革创新实现新突破。全市工商系统围绕职能转变和商事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并圆满完成了体制调整、职能划转和“先照后证”、“多证合一”等一系列重大改革任务。“多证合一、一照一码”、“全程电子化营业执照”、银行网点代办工商注册登记业务等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其中,天长市商事制度改革成效明显,受到省政府办公厅通报表扬。通过推行“先照后证”,使“办照难、办照慢”问题从根本上得以解决。实行“多证合一”后,全市发放“一照一码”营业执照6万份,营业执照办理时间由改革前的20个工作日缩短为3个工作日。出台了市场主体住所登记等系列简化流程的规定,探索实行了商务秘书、集群注册、一照多址、一址多照等便民举措,80%以上工商登记业务实现即来即办,当日办结,极大便利了创新创业和投资兴业,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通过前置审批改为后置审批、“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从制度层面确立了“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放管结合、宽进严管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形成。

  三是市场监管效能实现新提升。全市工商系统围绕解决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和营造公平有序市场环境,以案件查办为切入点,以制度建设为突破口,持续组织开展了竞争执法、反垄断、红盾护农、“查无”、加油站点证照管理等一系列专项行动和督查,着力净化市场秩序,赢得了社会广泛认可。连续多年组织开展元旦春节打假专项行动,立案4700余件,罚没1728余万元,2015年至2017年连续三年被省工商局表彰为元旦春节打假专项行动工作突出单位。扎实开展打击传销“皖剑”系列行动,有效遏制传销活动猖獗局面,全市235个社区,651个村全部创建成无传销社区(村),滁州市被省认定为无传销城市。加强监管模式创新,搭建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创新经营异常目录、信用联合惩戒、“双随机、一公开”等监管机制,以信用约束为核心的新型监管体系初步形成,市场日常监管效能明显提高。扎实开展网络、广告和合同市场监管,取得了较好效果。持续推进消费维权工作,市场消费环境进一步改善。全市12315热线共受理消费者投诉举报咨询19217件,办结率98%,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112万元。市消保委连续四届被评为“全国消协组织消费维权先进集体”。

  四是队伍建设展现新风貌。全市工商系统积极适应体制调整的新变化,主动顺应新常态,服务调转促,加快转型步伐,做好融合文章,坚持抓基层、打基础,抓班子、带队伍,抓作风、强素质,深入推进法治建设,强化业务能力和基层基础建设,信息化建设应用、消费维权体系建设、机关党建、文明创建、效能建设、非公有制经济党建、反垄断执法办案等多项工作走在全省工商系统前列。积极构筑体制机制新优势,推动业务规范再提升,初步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准入审批、事中事后监管和创业创新扶持等工作机制。先后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文明单位”“安徽省文明单位”“全国工商系统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和“全国诚信市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连续五年被评为全国工商系统政务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全市工商窗口连年被评为“红旗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