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城交通“舒筋活络”期待开良方
中安在线讯 据滁州网报道,“3、2、1……”滁城南谯路与凤凰西路交叉口处,刘先生眼睁睁看着闪烁的绿灯变成黄色又变成了红色,无奈地又一次拉起了手刹,这已经是他等待的第2轮红绿灯了。“上下班高峰期,南谯路可以算得上是滁城最堵的路之一。”他摇了摇头,继续耐心地等待着。
遭遇这种无奈的远不止刘先生一人。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人们,每天都要依赖于纵横交错的城市道路网,但又不得不承受交通拥堵的苦恼。于是,烦躁、抱怨就在拥堵的交通中发酵、蔓延,以至于出现了“怒路族”。破解城市交通拥堵的呼声日益强烈。
滁城南北向通道较少而且不均衡,主干道已经超负荷运转,次干道、支路微循环不畅,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快速路,导致中心城区高峰时段经常出现行车难、停车难。日前,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滁州市正在积极做好城市交通规划、加快城市快速道路建设和改造,不断提高城市交通硬件水平,努力从根本上为城市交通“舒筋活络”。
专家把脉 城市交通拥堵有三大症结
近年来,滁城城市建设飞速发展,城南新区逐步形成,城市空间呈两个扇形布局不断拓展,然而由于南北向通道较少,仅有南谯路、丰乐大道两条贯通城市,因此城市交通尤其是老城区交通拥堵问题日益凸显。为改善老城区交通环境,市规建委日前邀请了多地专家把脉滁城道路拥堵症结,主要区域为滁城育新路以南、紫薇路以西、龙蟠大道以北、西涧路以东约22平方公里的范围。
记者仔细翻看了上海、深圳、江苏、安徽等地专家的建议发现,大家意见虽不尽相同,但总体上趋于一致。记者对意见进行了梳理,主要症结为3个。
症结一,缺乏组团间南北向干线通道。滁城道路建设大步流星地向南发展,极大地拓展了城市空间,但老城区、城东、城南之间的通道较少,而过境交通、对外交通与城市交通混行,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老城区交通压力,导致交通压力集中在南谯路、丰乐大道,而西涧路尚未贯通,紫薇路通道也未形成。
症结二,主干路、次干路、支路间微循环系统不畅,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快速路。路网密度是交通与发展的骨架,对合理路网间距的认识是路网规划的关键。多地专家都进行过测算,尽管数值不尽相同,但是从数值上反映出,滁城主干路密度远超过国家标准,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而次干路、支路密度却低于国家标准,特别是支路,这意味着次干路、支路的使用率不高,微循环系统不畅。由于城市道路微循环体系尚未建立,次干路、支路与主干路之间缺乏对接,因此导致主干路功能重叠,承载超负荷。
症结三,老城区道路交通组织不合理,通行能力尚未完全发挥。主要存在断头路、畸形交叉等问题;路口渠化不规范,通行能力受限;部分路段未设置非机动车道、缺少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隔离设施、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干扰严重;公交出行时耗较长,超过小汽车;停车难问题严重,公共停车泊位不足,以路内临时停车为主,主要分布于南谯路、清流路、琅琊路、凤凰路、天长路等。
[1] [2] 下一页 尾页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王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