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小学生源流失严重 开学典礼只一名学生(图)

01.09.2014  18:43

肥东县三河小学,11年前的2003年,学校里还是人头攒动,如今仅有一名学生
肥西县大丰小学,学校里仅有俞萍老师一名教师
谢道余老师手把手教王海翔写拼音
河小学办公室里仅有谢道余、费瑞忠两名教师
三河小学谢道余老师为学校唯一的学生上开学第一课
肥东县三河小学闲置的教室里落满了灰尘

  新学期开学了,在熙熙攘攘的城市中,安静了一个暑假的校园再次变得热闹起来,校园内处处洋溢着学生们重聚时的欢声笑语。可是,在不远的农村,那里却可能是一幅截然不同的画面。

  一座偌大的农村小学,却只剩下仅有的一名学生。两名老师为了这唯一的孩子,仍坚守在讲台上……这不是电影里的场景,这是肥东县一所乡村小学目前真实的境况,记者也见证了独特的开学场景。

   探访1肥东县白龙镇三河小学

  直到中午才等到一个报名的学生

  报名日:一间教室和两位坚守的老师

  一大早,肥东县白龙镇费集社区三河小学的两位老师早早就来到学校,收拾着教室做开学前的准备。然而,直到中午时分,他们才等来一个报名的学生。而他,可能也是未来一段时间里,这所小学的唯一一名学生。

   报名日:学校只来了一个孩子

  偌大的教室里只摆着三套课桌椅,满是裂痕的黑板上密密麻麻地写着拼音字母,四周的墙壁上满是雨水渗漏的痕迹,窗户上的玻璃有一半都不复存在了,唯一的电器——电灯,也没有了灯管。走进三河小学目前唯一在用的教室,眼前的一幕让人顿生时空错乱的感觉。

  紧邻的办公室也好不到哪去,两张书桌拼凑而成的办公桌上摆满了各个年级的课本,黑板上的课程表排得很是紧凑,只是值班表上轮来轮去,只有两个老师的名字。办公室的一角,一台电脑被小心翼翼地用布遮着,如同宝贝一般。另一侧的房间如今已成了一间杂物间,屋中央两套落满灰尘的课桌椅显示着,这里曾经也是一间教室。

  这三间屋子几乎便是如今三河小学的所有,就在上学期,这里还有十来个学生,暑假过后,只剩下唯一一个学生,和坚守在这里大半辈子的两位老师。

   鼎盛时:这里曾有300名学生

  “这里也曾经辉煌过。”58岁的费瑞忠从1975年开始,就一直在三河小学教书,他亲眼见证了这所学校从辉煌慢慢走向衰败。

  费瑞忠告诉记者,这所小学从解放后就一直存在,至今已有60多个年头。早些年,这里一度热闹非常,200多个学生的读书声、嬉笑声、打闹声日日响彻在学校里,“最多的时候都快有300人,因为学生太多,为了照顾一些年纪小的孩子,还曾经开过一处分校。”费瑞忠说,那个时候学生的考试成绩,年年都在全乡排名前列,升学时,三河小学的学生都是各个中学争抢的“香饽饽”。

  这样的辉煌一直持续到2000年,随着村子里青壮年外出打工,适龄的孩子也被他们带到了城市里,留在学校里的孩子们越来越少。“一个班十几二十个学生,一个暑假过完再回来就只有几个人了,有的年级甚至连一个孩子都没了。”费瑞忠印象最深的是,2010学年放假时,他亲手发出去43份成绩单,但等新学年开始时,他却只见到了13个学生。对于这样的变化,他很是无奈。

   费老师:孙子也进城读书了

  虽然学生越来越少,但费瑞忠的生活却没有因此改变。每天准时7点半前到学校,收拾教室、打扫卫生、准备上课、监督晨读……几乎所有的活都落在了他和同事谢校长身上。

  黑板上密密麻麻的课程表并不是摆设,那是费瑞忠和谢校长实打实上的课,平均每人每周要上二十四五节课。由于学生少,加上不少老教师都退休了,所有科类的课都要由两人来上,“语数音体美都要教,除了英语实在学不来。”费瑞忠笑称,本是数学老师的他靠着自学,如今已经成为全科老师。

  看着讲台下的学生一年比一年少,费瑞忠心中说不出的失落,“就像演员在戏台上演出一样,台下的观众越多,肯定就越兴奋。”然而,他也知道,这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不是自己所能抗衡改变的,“孩子父母想把他们带在身边,想给他们更好更安全的环境,这也不是坏事吧。”

  费瑞忠的孙子今年也上一年级,他打从心里想让孙子跟着自己上学,但他这个小小的心愿最终还是没能实现:在合肥打工的儿子和儿媳妇坚持带走了孙子。这让他备感失落。

   探访2肥西县严店乡

  一名老师带着四个“问题”学生

  大丰小学:只有一年级,想读二年级得转学

  今天上午,记者赶到肥西严店乡,大丰小学就在大丰村。俞萍老师刚刚给学生们发了新的课本,开始一年级的第一课。四名一年级的小学生坐在一排认真地跟着老师读a、o、e。四个孩子的爷爷奶奶站在教室门口看着自己的孙子孙女开始上课了,然后静静地离开学校,回家准备午饭。

  俞萍1992年调任至大丰小学时,学校有300多名学生,老师也有15人,10个教室满满的都是人,每个教室都能坐上30名学生。而今,学校就只剩下俞萍老师一名老师,学生也仅仅只有4名“问题”学生了。

   开学前不知道几个孩子来上学

  俞萍老师今年51岁了,她说到2018年她就该退休了,但是这个学校还能不能撑到2018年,“我估计困难啊”。一个老师的学校是从2012年开始的。据俞萍老师介绍,2011年之前学校的学生已经开始逐年减少,但是那个时候也能保证有三到四个班,每个班也有三四十名学生,老师也有四个。后来,两个老师退休了,一个老师调到了中心小学去教课,这里就只剩下她一名老师了。

  2012年,一年级招收了8名学生,到了二年级,这8名学生都纷纷离开,有的去了县里的学校,有的跟着父母去了城市,留下的都是一些家里状况不好的孩子。可是学校就一名老师了,带了一年级的全部学科,根本没有精力再带二年级,俞萍老师没有办法,只能将那名要留下来继续读二年级的学生,推荐到了旁边一个村的小学里读书。

  直到今天上课前,俞萍老师都不能确定能有几个孩子来上学,“他们来报名我才知道有几个,有一个我也得带,今年来了四个,但是到明年是什么情况我也不知道了。”

   两名二年级学生无奈转学读书

  大丰小学一栋两层的教学楼,十个教室里,仅有一个教室用于上课,另一个教室就是俞萍老师的办公室。学校院子里的操场上也长满了杂草。“我昨天一天都在这清理杂草,搞了一整天也没能清理干净。”俞萍老师说,学校的这根升旗杆也在几年前坏了,没人来修,现在孩子们连升旗仪式也没有了。

  “坐在教室里的这4名一年级的学生也都是家庭状况不是很好的。”俞萍老师说,其中两个孩子父母离异,母亲不愿带孩子,父亲要在外打工养活老小也没有办法带,孩子只能留在家里丢给老人,还有两个家庭都是非常困难,爷爷奶奶还有残疾。

  李清华去年跟着俞萍老师读完了一年级,成绩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由于家里的状况,李清华原本并没有和其他同学一样去县城或者转去中心小学读书,“他和另外一个同学都说还要在这边念二年级。”俞萍老师说,自己带了一年级所有的课程,虽说只有四个学生,可是平时该备的课也得照常准备,“不能因为我一个老师就有理由不把课带好,学生成绩差了,到别的学校人家也不收啊。”

  考虑到自己的精力,俞萍老师觉得没有办法身兼两个年级,于是将李清华和另外一名同学分别推荐到距离大丰村最近的两所学校去就读。

   三年时间,学生人数减少了近一半

  费集中心学校:拥挤的教室不断地变宽松

  生源急剧减少,这在农村地区的学校中,已经不是个别现象。与三河小学相距不远的费集中心学校,同样面临着生源急剧减少的局面。

  费集中心学校是一所集幼儿园、小学与初中为一体的学校, 2011年时,全校在校学生规模为600多人,2012年,这个数字减少至540人,去年,学生规模又锐减至344人。三年时间,学生人数减少了近一半。

  “原本,我们的教室还是不太够用的,可最近几年,拥挤的教室不断地变得宽松,甚至,开始显得有些冷清。”该校的校长李国军告诉记者,与中心学校相比,生源减少现象在各个分校更加严重。

  据了解,目前,费集中心学校下设三河小学、广场小学、商冲小学和邢岗小学四个分校。四五年前,这四所学校平均在校学生均有100人左右,可是,这个学期,四所分校累计起来,学生也仅有100人左右。尤其令人惊讶的是,四所分校的这学期一年级新生加在一起也有十多人,其中,三河小学更是没有一名新生。

  “一年级新生的生源屈指可数,许多在校学生还纷纷选择转校。”李国军介绍,除了“名存实亡”的三河小学,广场小学这学期也首次出现了年级断层。上学期在该校就读二年级的4名学生,这学期集体“出走”,于是,这所学校的三年级面临着无法开班的窘境。

   分析

  农村学校,学生都去哪了?

  农村学校学生生源不断减少,其背后原因何在呢?是适龄的入学人口减少导致的吗?

   原因一:被分流进城上学

  “适龄人口减少只是很小的一个原因!”肥东县费集中心学校校长李国军介绍,他们学校所覆盖的辖区户籍人口达2万人,按照千分之五的出生率,平均每年的适龄人口至少也有100人,“可是,实际上,我们现在一年级新生只有50人左右!”

  那么,学生们又都去哪了呢?李国军说,城市化的进程和当地民办学校的分流,才是造成学校生源锐减的两个最重要的原因。

  据介绍,随着城市化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一些农民工在城市里工作稳定后,自然会将孩子带进城市里上学。“毕竟,城市的教育资源整体上比农村要好,同时,家长可以与孩子生活在一起,减少了农村留守儿童的现象。”

   原因二:被民办学校抢走

  肥东县还有一个比较独特的教育现象,那就是民办教育十分活跃。“许多家长认为民办学校教育条件和质量更好,甚至,出现了一些跟风将孩子送至民办学校的现象。”李国军说,每到寒暑假,当地民办学校便纷纷在村民中展开招生宣传攻势,许多学校还推出奖励措施,鼓励在校生或家长游说熟人入学民办学校。

  “民办学校一般每学期的费用都要2000元左右,在我们这样的公办学校,不仅是零费用,而且对家庭困难的学生还有一定的生活补贴。可就是这样,很多家长还是愿意选择民办学校。”李国军说,当地民办学校多是寄宿制,实施封闭式管理,而许多远在外地打工的农村父母,家里只有年迈父母,照看孩子比较吃力,对于这些父母来说,把孩子送进寄宿制学校,可以减少家庭照看孩子的负担。(合肥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