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彩云之南,每一朵云彩都飞扬

07.10.2015  19:43

编者按:

以往“一把尺子量到底”的“大水漫灌”式扶贫,正在变成“精准滴灌”式扶贫。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思想以来,各兄弟省区市和我省一样,按照精准识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扶真贫、真扶贫,走出了一条各具特色、颇有成效的精准扶贫新路子。

借他山之石,攻扶贫之坚。今天起,本报将连续刊发“精准扶贫奔小康·他山之石”系列报道,分别介绍贵州、云南、广西、河南、四川、甘肃等6省区扶贫经验。敬请关注。

彩云之南,高山峡谷星罗棋布,拥有壮美的自然景观,而“贫穷”这一困难也长期考验着高原儿女。

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区,云南省占4个,涉及15个市州93个片区县和重点县;到2014年底,全省还有贫困人口574万人。云南,仍是全国农村贫困面最大、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之一。

立足当地实际,云南省在扶贫攻坚的路上奋力而为。“十二五”以来,全省累计投入省级以上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83.18亿元,把区域综合开发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组织实施基础设施大建设、特色产业大发展、基本素质大提升、社会服务大改善、生态文明大创建、村庄建设大变化“6大工程”;推动结对帮扶、产业扶持、教育培训、农村危房改造、扶贫生态移民、基础设施6个“到村到户”。几年来,全省累计有44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104元提高到6314元,走出一条精准扶贫的“云南路径”。

挂钩帮扶,架起“滴灌管道

云南省全面开展贫困人口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把贫困人口一户一户筛查出来,做到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共识别出476个贫困乡4277个贫困村,建档立卡195万户700万人,实现贫困人口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簿、县有档、省和市州有数据库。

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云南省推行扶贫攻坚“挂包帮”“转走访”工作机制,即“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转作风、走基层、遍访贫困村贫困户”。目前,省委、省政府已安排38位省级领导挂联42个贫困县,302个省级部门(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中央驻滇单位挂联93个贫困县。把扶贫任务聚焦到全省建档立卡贫困户、贫困人口,让40万名干部与贫困户、贫困人口对上号、挂上钩、结上对,确保户户都有责任人,全面架起精准扶贫的“滴灌管道”。

丽江市永胜县羊坪彝族乡村民毛产哈一家有4口人,过去仅靠种植洋芋和玉米,生活十分贫困。在乡党委书记和根杰结对帮扶下,毛产哈一家逐年扩大养羊、养猪规模,去年收入达2.5万元。现在,毛产哈对自家房子进行了改造,建起了卫生厕所,用上了太阳能。羊坪彝族乡乡长沙继文介绍,全乡共有9个基层党组织、325名党员挂村包户、结对帮扶。

项目带动,做大“扶贫蛋糕

初秋的曲靖市会泽县五星乡,清澈的五星河水蜿蜒流淌,成排的柳树随风飘扬,青瓦白墙的村庄炊烟袅袅,犹如一幅水墨画卷。五星乡是云南省把扶贫开发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的突出样本。

依托“美丽乡村”项目,云南省整合项目资金,把钱花在群众最急需解决的困难上。大力开展生态修复工程,通过植树造林、封山育林,让荒山荒坡披上绿装;组织实施通路、通电、农田水利、安居房等重点项目建设,解决贫困村群众住房难、饮水难等实际问题。

云南省统筹扶贫开发、美丽乡村、传统村落保护、新农村建设等项目,对建档立卡识别出来的476个贫困乡、4277个贫困村实施整乡(整村)推进,以消除农村危房为突破口,以整治提升农村环境为重点,实现农村环境美、风尚美、人文美。“十二五”以来,全面完成了105万户农村危房改造、85万人异地搬迁,极大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打造了一道道独具特色的美丽乡村风景线,同时带动了乡村旅游的繁荣。

针对扶贫资金分散、撒“胡椒面”、“跑冒滴漏”等顽疾,云南省将分散在多个部门的扶贫资金整合,想方设法做大“扶贫蛋糕”。省财政每年安排的专项扶贫资金,不得低于中央财政投入云南省专项扶贫资金的30%,以县级为平台,以项目为载体,改变扶贫资金“碎片化”现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产业造血,提升“内生动力

多样性,既是云南省最大的魅力,也是扶贫开发最大的难点。“一副药”无法根治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贫困。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成为脱贫致富的必由之路。

3年一轮回,永远种3样,3餐不变样。”这是怒江州独龙江乡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土地每3年轮种一次,农作物只种玉米、芋头和洋芋,每顿饭都是一样的菜。

根据独龙江乡特有的气候特征、地形地貌,当地党委、政府引导独龙族群众大力发展草果和重楼(中药)产业,累计种植草果近4万亩、重楼1000余亩;山高谷深、几乎零污染的自然条件,使独龙牛、独龙蜂野生养殖在独龙江畔悄然绽放,成为叫响全省的生态品牌。这些高原特色产业,为独龙族群众建起了“绿色银行”,“以前我们村人均纯收入只有几百元,现在已超过2000多元了。”巴坡村主任王世荣说。

十二五”以来,云南省坚持打高原牌、走特色路,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重点建设高原粮仓、特色经作、山地牧业、淡水渔业、高效林业、开放农业“六大板块”,集中打造丰富多样、生态环保、安全优质、四季飘香“4张名片”,基本实现“一村一品”,让每户贫困群众都有增收产业。

彩云之南,云彩飞扬。得益于精准扶贫,云南省的贫困群众在脱贫奔小康的路上,走得愈加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