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色滨湖十年蝶变:生态为先文化为魂开启环巢湖品质游
凡本报新安晚报 安徽网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新安晚报 安徽网 ( www.ahwang.cn )讯 当下,城市发展的主题是代表生命的“绿色”与代表灵动的“水系”。紧紧抓住这一发展脉动,合肥市包河区多年来一直深入实施“生态立区”战略。他们深知,城市建设与生态保护相统一,才能实现“城湖共生、人水和谐”的美好愿景,水绿并举的黄金湖岸线才有更强生命力。
城湖共生
“城湖辉映、水绿交融”,用这些华丽词藻形容包河区,其实并不过分。坐拥16.8 公里黄金湖岸线的包河区,多年来一直坚持“城湖共生”,做活水文章。
在污染排放上,包河区一直做减法,淘汰污染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互联网产业、高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力推进包河经开区转型升级,减轻巢湖及入湖河流的水质负担。
“包河因河得名,因湖而兴,生态是核心竞争力。”包河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生态巢湖建设,治水治污是关键。巢湖塘西河藻水分离港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单体藻水分离港项目之一。如今,派河入湖口也已建起一座藻水分离港。
此外,包河区还在合肥市率先推行“河长制”,实施水质监测、水岸清理、污染源治理等工程,帮助巢湖水质逐步改善,走出了一条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与生态保护相统一的新路。
田园都市
以做大绿量、提升档次为导向,以“城区园林化、城郊森林化、道路林荫化、社区生态化”为目标,包河区写就了一篇锦绣“绿”文章。
城市化的推进,高楼大厦已并非唯一标准,生态共融的绿色环境才是品质的体现。十年来,包河区已经摸索出经济、社会、生态有机融合的复合发展模式。
目前,合肥主城区共有6 座10 平方公里以上的森林公园,包河区就占了4 个——滨湖国家森林公园、塘西河公园、十五里河公园和牛角大圩。
做大“绿文章”,包河区将“节约集约用地模范区、全国城市生态建设示范区、首批中美低碳生态示范区”等金字招牌收入囊中,成为城市建设的一种典范。
文化点睛
在环巢湖生态建设中,包河区注重文化融入,探索推进文化与生态、旅游的一体化延伸,真正让黄金湖岸线形神兼备。
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为例,历史文化、地域文化和生态文化融入在园区的每个角落:上古时代的巢氏构木巢居、宋代风格村落的酝酿、元末明初的潮城寺香火鼎盛、清末李鸿章家族航运通海、渡江战役解放军藏舟渡江等,各种瑰丽多彩的民间传说和历史人文景观,都被充分运用到景点打造上。同时大力打造森林课堂、森林游乐区等平台。
生态旅游,民生普惠。在包河区的环湖地带,湖光、山色、湿地、草原、花海……像错落洒在巢湖北岸的珍珠,串起精致的项链,景点之多、内容之富、荣誉之高,在国内湖岸线中实属少见。自2007 年以来,包河区策划推出“春色滨湖”旅游文化节。如今,“春色滨湖”旅游文化节,已成为合肥乃至安徽旅游发展的一张靓丽名片。
2015 年,包河区累计接待游客1338 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31.7亿元,同比增长11%和15%。黄小建李多庆 新安晚报 安徽网记者吴碧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