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迈入科技创新黄金时代

08.07.2016  20:12

日前,国家技术转移中部中心的首场路演,武汉地质资源环境工研院研发的“氢能源汽车”,受到投资者广泛关注。不仅成功找到投资方,还与长江资本共同设立了5亿元长江经济带氢能产业投资基金。

创业咖啡、路演大厅、技术转移中介区,国家技术转移中部中心平台着力打造湖北技术转移转化的全生态链服务系统,让技术从“纸上”走入“市场”。

20多所大专院校、140多个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500多家科研机构、64位两院院士、200多万在校大学生……湖北科教资源得天独厚。

科技十条”、“新九条”、“黄金十条”……荆楚大地迎来新一轮科技创业大潮。

开启金钥匙:让纸上专利走向市场

首款氢能客车,今年11月有望下线。”在国家技术转移中部中心成功找到投资方,武汉地质资源环境工研院院长罗林波高兴地告诉记者。

成果转化,并非易事。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潘思轶团队历时11年,研发出全国唯一的生物法制备大米技术,就曾被长期“”在实验室。米渣是味精厂、糖厂的下脚料,大部分被用作饲料,前景广阔,但囿于种种原因成果转化难。

在湖北科技成果大转化工程的推动下,2014年该成果落地大悟县,2015年8月建成投产,年销售额可达30亿元。

打破实验室与市场之间无形的墙,不让科技成果沦为纸上专利。2013年初,湖北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了《推进创新湖北建设的实施意见》,围绕“创新湖北”建设,推出23项具体举措,“科技十条”等系列新政,大胆碰触体制“天花板”,对科技成果类无形资产处置方式、收益分配机制进行突破性改革。

冲破藩篱天地宽。2015年,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8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38%,位居全国前列。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4.2%,2015年达5028.94亿元。

新型孵化器:创业者的成长摇篮

4月的慕尼黑上海光博会上,武汉奥森迪科智能电控科技有限公司的新产品“光纤切割数控系统”,受到欧亚多国客商关注,现场签订订单。

公司创始人、总经理尹钢表示,科技创新型公司的起步阶段,孵化器、加速器的扶持非常珍贵。

2011年年底,尹钢和好友傅法自筹资金50万元,创办了这家公司。入驻岱家山科技创业城孵化器后,他们的主要精力都放在研发上,税务申报等“杂事”全由孵化器工作人员免费解决。

岱家山科技城,打造16万平方米的“创客空间+创业苗圃+创业孵化器+瞪羚企业加速器”众创空间,已聚集创业团队200余家。

3月26日,一场光谷“青桐汇”吸引近千人挤进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最终,两个网络游戏类创业项目各拿到11张投资函。

天天有咖啡、周周有路演、月月有‘青桐汇’”,已成为最吸引人的武汉风景。过去两年,“青桐汇”共举办40场大学生创新创业主题活动,600余项目登台路演,其中50多个团队拿到投资,融资金额达7.8亿元。目前,全省各级各类孵化器累计超过300家,孵化面积突破1000万平方米,均位居中部第一。

金融智囊团:助科技企业释放潜力

企业已占据国内血液病第三方高端检测市场近八成份额。公司能很快成为业界翘楚,得益于国开行湖北分行与武汉东湖高新区,共同采用“平台统贷、担保增信、创投联动、风险补偿”方式,为公司提供3000万元专利权质押贷款。

高新技术产业兴起,往往源于科技创新,成于金融创新。缺资金,是科技型企业在初创期绕不开的瓶颈。2014年,“一幅图”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时,资金链出现问题。武汉市科技创业天使投资基金团队成员主动找上门来,创投基金以增资的方式投资300万持有该公司10%的股权。此后,公司业务发展迅速,已获资本机构1000万元投资。

目前,湖北已有19支创投基金获国家引导基金参股,支持金额8.5亿元,居全国前列,中部第一。武汉、襄阳、宜昌等13个地方政府先后设立创投引导基金,全省政府创投引导基金总规模超过110亿元。全省创投资本加速集聚,已登记股权投资类企业800余家,注册资本超过600亿元。光谷产权交易所建立了全国区域股权市场首个“科技板”,已挂牌科技型中小企业215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