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绿满荆楚行动初见成效

03.06.2015  05:13
   国家林业局政府网6月2日讯             2015年是湖北省三年绿满荆楚行动的开局之年,全省上下以绿满荆楚行动为契机,大力实施改革创新,大力开展植树造林,营造出“全民参与绿化,全社会办林业”良好局面,取得了绿满荆楚行动首战的胜利。截至5月20日,全省累计投入造林绿化资金45.5亿元,共完成造林面积318.6万亩,占年度任务300万亩的106.2%,其中:宜林地造林完成118.7万亩,占年度任务107.5万亩的110.4%;无立木林地造林完成49.1万亩,占年度任务44万亩的111.6%;通道绿化完成27.3万亩,占年度任务22.1万亩的123.4%;村庄绿化完成111.5万亩,占年度任务101.3万亩的110.1%,均超额完成年度计划任务。
        今年湖北省绿满荆楚行动呈现出四大亮点:
        一、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各地将绿满荆楚行动作为生态文明和“五个湖北”建设的重要内容,进行全范围布局,高起点谋划。一是出台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扶持和激励政策,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充分发挥了财政资金的“四两拨千斤”作用。十堰市统筹使用财政林业专项资金52613万元支持绿满十堰行动,其中2015年安排2500万元用于绿满十堰以奖代补资金。潜江市2015年市财政列支390万元对农民房前屋后绿化、村级道路绿化达标的村庄实行以奖代补,另外拿出100万元作为花卉苗木奖励资金和主要通道绿化林木管护资金。二是实行大员上阵,靠前指挥,加强检查督办,严格奖惩考核,强力推进造林绿化工作。襄阳、宜昌、十堰、孝感、咸宁、鄂州、恩施、天门等地主要领导亲临一线,专题调研林业,安排部署造林绿化工作;同时,十堰、咸宁、随州等地面对造林面积大、立地条件差、资金短缺等问题,上下齐心,强化措施,迎难而上,均超额完成了年度造林任务。
        二、造林机制灵活多样。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角、市场主体,把政府的引导力、群众的创造力和市场的决定力凝聚到一起,让机制灵活、市场主体成为我省造林绿化工作的新常态。一是深入开展各类特色植绿护绿活动和社会认捐活动,建设“共青林”、“巾帼林”、“国防林”“党员林”“夫妻林”等多种形式的公益林,广泛开展认养“幸福树”活动。襄阳市将“三万”活动与“绿满襄阳”行动有机结合,国防林、小记者林等各种纪念林蔚然成风。蕲春县开展了“相亲相爱一家人”主题植树活动,共认养桂花、紫薇、银杏、樱花等大规格绿化苗木3000多棵,认捐资金240余万元。二是大力引进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和造林大户等市场主体和社会资本推进林地流转,实行规模造林。荆州市通过股份合作、林地托管分红、政企合作、大户承包、BOT、BT等模式吸引社会主体参与造林绿化,预计全年撬动社会资金8亿元投入造林绿化。鄂州市共引进40多家投资规模在1000万元以上的林业公司,已到位资金6.8亿元,其中今年引进5家大型投资公司。三是通过政府赠送苗木、群众分户栽种或村民绿化、政府补助等方式,广泛发动群众开展“四旁”植树,参与湖北省绿色示范乡村建设。远安县在全县102个村中选取100户具备“四旁”植树基本条件的农户,要求每户完成“四旁”植树100株,实行免费供苗、统一管理的模式,强力推进“百村万户百万树”活动。宜都市广泛发动群众绿化美化家园,2015年全民义务植树人数达30余万,植树130万株。
        三、精品亮点工程纷呈。各地在推进绿满荆楚行动时能够结合实际,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地方特色,打造出一大批精品亮点工程,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荆州区、沙洋县和潜江市联合行动,初步完成了62公里长的江汉运河绿色通道建设,并决定今后逐步加宽升级,准备用3—5年建设完成江汉运河绿色长廊。罗田县精心打造了“中国甜柿公园”和“罗胜百里风情画廊”,集产业基地、休闲观光、商品苗木于一体,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通山县大力发展油茶、楠竹、花卉苗木、香榧等特色经济林。目前,已建成2个万亩油茶示范基地、16个千亩经济林示范基地。京山县按照“一高、两化、三结合”(使用高规格苗木、栽植树种多样化、配置园林化、乔灌树种结合、常绿落叶树种结合、观花观叶观果树种结合)的规划和建设标准,重点打造了6个绿色示范乡村典型村落,通过树立样板的方式,努力推进本年度的42个绿色示范乡村建设。
  四、造林质量大幅提高。各地在抢抓造林进度的同时,高度重视造林质量和造林成果,采取多种措施,全力提高造林成活率和绿化巩固率。一是狠抓种苗质量,夯实造林基础。孝感市严格落实了种苗管理“三证一签”制度,全市造林一级苗使用率达到95%以上,在通道绿化和村庄绿化中,广泛使用大规格苗木,很快形成了绿色景观。谷城县已建立10个种苗超市,按照群众的“胃口”育苗,加大良种壮苗繁育力度,已准备各类优质苗木1000万余株。二是开展技术服务,实行科学造林。省林业厅组建专家技术服务团多次到基层进行技术指导。宜昌市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已组织开展各类现场培训、田间示范和政策咨询活动407场次,接受培训人数达到37000多人。三是成立造林工作队,实施专业造林。黄冈市利用国有林场和林业站营造林技术优势,共抽调3000多名林场技术工人,组成34支造林专业队,负责重点造林绿化工程实施。孝昌县组织了18支专业造林队,参与无立木林地、宜林荒山栽植,2015年完成造林1.2万亩,有效解决了部分“老大难”的荒山、荒地绿化难题。四是转变管护机制,实行精细管护。竹溪县积极转变管护机制,坚持合同管理、定期考核、绩效兑现、落实资金制度,落实管护责任,加大管护力度,成功实现从“重造轻管”到“造管并重”转身,林木成活率和保存率达到90%以上。(湖北省林业厅造林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