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动植物保护不易 留住人才更不易
23.05.2014 15:28
本文来源: 林业厅
湖北省地处长江中游,是我国的南北过渡地带,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形成了其丰富的森林、湿地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在长期的生产和社会实践中,人们充分认识到保护好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尤其是保护好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主要有三条: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珍稀动物养殖场、建立全球性的基因库。
自1982年建立首个自然保护区――神农架自然保护区以来,湖北省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截止目前,全省已建立自然保护区73个,其中国家级15个、省级24个。今年,湖北大别山、襄樊南河湿地等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有望晋升为“国字号”。
林业专家表示扩大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就地保护是最有成效的保护。令人可喜的是,数据显示,随着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水平的提升,全省80%的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90%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和80%以上的高等植物群落都得到了较好保护。
去年,湖北省林业厅启动了为期5年的全省第二次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并邀请中科院武汉植物园、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野生动植物保护总站、湖北省野生动物救护研究开发中心等单位的专家,全程参与和指导,旨在查清家底,做好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的基础工作,掌握全省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动态消长规律。
普查过程中,有“植物活化石”之称的水杉、湖北省特有的小勾儿茶、黄梅秤锤树、大别山五针松、神农架金丝猴等极小种群和濒危物种均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最近两年,京山、罗田、郧西、南漳分别获得“中国观鸟之乡”、“中国兰花之乡”、“中国喜鹊之乡”、“中国鸳鸯之乡”。此外,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示范基地也落户湖北英山。
虽然野生动植物保护成果和水平在不断巩固和提升,但野生动物保护专家表示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仍面临着资金短缺、公众参与、人才匮乏等困难。野生动植物保护相关学科在大众眼中属于冷门专业,许多家长与学生对此不“感冒”。同时,由于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地点都是远离大城市的偏远地区,留住人才是一大难题。(记者 鲁腾 实习生 陈亦帆)
本文来源: 林业厅
23.05.2014 15:28
故
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