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上光伏发电忙 湖下鱼儿游得欢

13.10.2014  16:21

  屋顶的家庭光伏电站让贫困户实现躺着也能赚到钱,渔光互补光伏电站和湖里的小鱼交相辉映,实现双赢。庐江县充分利用农户的屋顶资源和丰富的水面资源,率先开展光伏下乡扶贫工程试点,探索出一条解决农村贫困家庭脱贫解困的新路径。

  光伏电站惠及贫困户

  每到天气晴朗的日子,庐江老汉杨克东家屋顶的光伏小电站便开始工作了。66岁的杨克东是庐江县裴岗社区居民。他算了一笔账,从去年12月底并网发电到今年4月份首次结算,老杨家共计取得发电补助644元,这样算下来,全年可以获得收入2000元左右。

  12块太阳能光伏发电板,夏季平均每天可发10度电,冬季平均每天可发5度电,除了自用,还能卖给电网。据杨克东介绍,这套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装机容量3000瓦。“家里现在装了两个电表,一个是计算发电量的,另一个是计算用电量的。多出来的电就能卖给电网赚钱。

  像杨克东家的这套设备目前的造价差不多3万元左右,因为这是合肥市光伏扶贫项目,全部由市财政出资,农户不需要出一分钱。一年下来,一户农户能获得2000余元的收益。

  除了杨克东家之外,庐江县共有20户贫困家庭装上了家庭电站。

  太阳能电站建成后,基本上不用操心,供电公司还与贫困户签订并网发用电合同,电价补贴参照国家、省、市有关文件执行,运营服务由建设企业提供基本培训和使用手册,日常维护由专业化公司负责,费用纳入财政预算,设施故障由系统供应商提供维修,建立售后服务网点。

  今年,合肥在全市范围内又选择了200户贫困农户,资助建设家庭分布式屋顶光伏电站,预计今年10月底全部建成并网。其中,庐江县占到了40户。目前,项目中标企业正在逐户按照施工方案,组织屋顶安装,10月份全面完成建设任务。

  渔光互补实现双赢

  光伏在庐江的应用,可不只有贫困户家屋顶上的光伏小电站,渔光互补光伏电站如今在庐江也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

  今年1月5日,庐江县白湖农场20兆瓦渔光互补光伏电站顺利接入国家电网,正式投入运行。在白湖镇的聚能新能源渔光互补电站示范基地,就见到了这种“上可发电,下可养鱼”的新电站。

  680亩的水面上,每隔6米左右,就有一列泛着蓝光的多晶硅太阳能发电装置。“渔光互补”主要充分利用鱼塘空间,增加太阳能电池组件模块,建设可并网的光伏电站。同时,利用光伏电能实现对温室内小气候的调节。合肥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将光伏发电建在鱼塘之上,既不改变土地性质,也更加生态和集约。

  据该示范基地的负责人吴传厚介绍,一期工程一共680亩,水下养殖了鱼、虾、蟹等水产品,塘边准备种植猕猴桃、葡萄等果树,光伏发电则在去年12月28日正式并网发电。今年前8个月已经发电1400多万度,收益1700多万元。而水里的鱼虾、螃蟹,等到年底预计还可以收入200多万元。按照这个收益,预计五年就可收回建设成本。

  将渔业养殖和光伏应用结合起来,一方面利用了水面资源优势进行养殖,另一方面发展光伏应用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时增加经济效益,从而实现上可发电、下可养鱼。

  光伏大棚打造生态农业

  除了渔光互补光伏电站之外,在合肥,光伏大棚的应用也开始了有益的尝试。目前,在庐江县,就有两家企业抛出了橄榄枝。

  8月7日,安徽恒瑞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设施农业光伏一体化项目正式签约落户庐江县台创园。该项目计划总投资5亿元人民币,拟建设20万平方米(农业大棚)棚顶发电系统,购置光伏组件80000块、500kW逆变器40台,形成总装机容量为200MWp光伏发电能力。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均发电量1840万度。

  此外,青岛昌盛日电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20兆瓦光伏农业科技大棚项目也正式签约落户庐江县台创园,该项目总投资30亿元,其中一期项目投资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