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到此一游”到私人定制 安徽人变富出行需求层次变多
从上车睡觉下车拍照到个性定制深度体验,近几年,安徽人出门不再执着于“买买买”和走马观花式的“到此一游”,更多人倾向依据自身条件和消费偏好选定目的地,制定更有个性“ 旅游 攻略”。这一切,在安徽中国青年旅行社工作超过十八年的资深“旅游人”王利看来,都要归功于“国家的强大带来的人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以及游客的人文素质和文明素养的显著提升”。从普通职工到总经理,一个小时的采访中,王利娓娓道来,结合自己多年从业经历带我们回顾了她和安徽旅游的这五年。
钱包鼓了百姓富了出行需求层次多了
十八年前,王利刚进行业的时候,安徽的“驴友”们出行还靠 汽车 和绿皮火车,动车高铁没出现,飞机已经算是绝对高端的交通工具。旅游地点也多集中在本市周边、省内和华东、华中等相对较近的区域,那时,对于安徽人来说,每年出去旅游一到两次已算频繁。而现在,王利拿出数据,“周末游算是正常的出行需求,出境游越来越受欢迎,一半以上的人可以实现一年两次以上出境游,海岛产品、欧美、非洲线路等产品消费比重越来越高,以前是‘买买买’,现在是对工艺品、艺术品以及文化底蕴都有关注,注重 生活 品质和旅游品质的人群越来越多。”
在她看来,近五年,安徽旅游发生的巨大变化首先体现在对出游品质的重视上。“夏令营和游学项目越来越受到家里有孩子的父母们的欢迎,这从侧面证明了安徽安徽旅游者可支配收入提高速度之快,大家钱包越来越鼓,消费的承受能力越来越强。”王利说,虽然 亲子 产品和游学产品价格比常规产品高百分之五十以上,但相比价格,家长们更关注旅游能带给孩子的影响。
从几十个人的大众团到两三个家庭组成的“小包团”,从黄金周扎堆出游到自主选择时段利用年假出行,王利认为,旅游产品和需求的变化反应的是旅游观念的变化,消费者取向需求越来越清晰,个性化需求越来越突出,对旅游产品提供者的设计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三五年前的旅游,是到地方就行了,至于吃什么,住什么,都不是最关键的,而现在,顾客对于住哪个酒店,当地有没有特色餐饮,景点体验如何,都非常重视。我们有时候讨论都认为,现在消费者真厉害,以后从业者不仅要提升专业水平还要提升文化水平,才能满足他们的变化和需求。”
遵规守时素质提升更文明
“这五年,我们感受最明显的,还是游客自身素质的提高。”以一个从业者的角度来看,王利说,这些变化体现在方方面面,体现在出门以后的诸多细节里。
王利举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我们以前在景点前看指示牌,一些游客比较急躁,赶紧走到跟前看仔细,现在很多人想到自己站到前面会挡住别人,要离着一定的距离去看。”
其实王利提到的问题,只要是曾有过跟团出游经验的人应该都深有体会。早几年,一车人等少数“闲庭散步”的掉队游客的现象屡见不鲜,浪费时间不说,还很“糟心”。此外,乱扔垃圾、古迹刻字等不文明现象也时曾见诸报端。随着国家旅游局的提倡,旅游企业的积极宣贯,近些年“文明出游”深入人心,游客自身素质快速提高,“现在大家的时间观念相对来说增强了不少,即使有一些特殊原因迟到,游客本人也会向大家道歉。除此之外,随地乱扔垃圾、在古迹上刻字也很少出现。很多时候游客之间也会互相提醒。”
细节处见真章。自觉排队、有序观看指示牌,在公众场合不大声喧哗,体现的是游客素质的提升,彰显的是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和社会文明的进步。“这几年大家都能感受到,中国综合实力的变化,大家出门以后会有荣誉感。作为旅游活动的组织者,我可以很骄傲地说,在文明出行过程当中,我们的游客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自律,他能更多的从别人的需求角度去考虑别人,这种变化让我们挺感动。”
刚性需求理性消费成趋势
旅游是社会经济和文化水平的缩影。随着整体经济的发展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快速增长,旅游消费逐渐成为刚性消费,在这个过程中,游客对旅游产品的选择,对旅游体验感的重视逐渐成为安徽人消费观念日趋理性的有力佐证。
“旅游产品本身不是生活必需品,现在,除了成人的出行之外,还有亲子游、游学、老年游,这反映出居民的收入水平提高,可支配收入能力增强。而旅游从奢侈品变成日常消费品,说明大家经济收入提升的同时,消费观念也在逐步匹配,换句话说,就是现在的消费主体,既有消费能力,也有主动消费意识,综合素质有了很大变化。”作为资深旅游从业者,王利认为,无论从大环境还是从内部消费结构来看,旅游业都是是一个欣欣向荣的产业。“整体的需求很旺盛,人均家庭预算和出游频次,近五年都快速提高,从这个角度来说,从我们这个行业来说,我们感觉到非常有信心,选择从事这个行业,我也觉得非常幸运。”
市场需求旺盛,旅游爱好者对出行以及产品的需求的积极要求,对于旅游服务供应商来说,也是一个考验。“从产品的角度来看,单一的产品已经不能迎合目前的市场需求了,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快速发展,人均收入水平的快速提升,之前到此一游的形式会逐步被淘汰,更深入的文化、人文游会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对于我们来说,行业的整个发展对我们也提出挑战,个性化需求要求产品体系的提升、改变,去适应我们目前层次越来越高的消费者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