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实现新突破

24.06.2014  12:45

在今年滨州、东营、德州的小麦实打测产中,山东省“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小麦亩产突破了千斤大关,刷新了工程实施以来的小麦单产最高记录,最高单产较去年增长19.6%,为盐碱地实现“吨粮田”奠定了坚实基础。

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实施两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山东省科技厅积极争取省直有关部门和示范工程所在地市党委、政府支持,配合中国科学院推进项目区建设,取得明显效果。一是集成科技资源,集中攻破一批先进实用的土壤盐改碱关键技术,重点运用ETS生物菌肥技术对0.3%左右中度盐碱地的土壤进行改良,将盐碱度降低到0.2%-0.3%,实现该土壤条件下小麦大面积种植。二是选用省农业良种工程实施近20年的大批优秀成果,成功对高产小麦济麦22号、耐盐碱小麦青麦6号为代表的优良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为工程提供了良种支撑。三是按照边研发、边实验、边推广的原则,成立技术专家组,集成土、肥、水、种关键技术,研究总结出7套先进技术模式,实现多专业、多技术融合,为示范工程深入推进提供了技术支撑。四是依托基于物联网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大数据采集系统和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对整个示范工程的动态监测、即时分析和预测预警,提升工程实施效果。

6月9日-11日,省科技厅组织中科院、省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等有关单位专家,对东营、滨州、德州等“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项目区的小麦夏收开展了实打测产工作。在这次实打测产中,小偃81和青麦6号亩产都突破了千斤,其中山东农业良种工程重点培育的“青麦6号”在东营垦利县小麦种植片区达到了亩产538.1公斤。专家预计,山东“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12.9万亩小麦平均亩产可达400公斤左右,总产量有望突破1亿斤。

下一步,省科技厅将按照科技部和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要求,以出效益、出亮点、出模式为核心,积极争取省发改、财政、农业、水利等有关部门的支持,合力推进“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的实施。一是建立盐碱地改良科技支撑体系,加强科研攻关和技术集成;二是建立盐碱地改良科技示范体系,建设5个核心区,打造滨海盐碱地粮食增产“吨粮田”样板;三是建立盐碱地改良信息服务体系,加强信息化、物联网等现代服务高新技术应用;四是强化技术指导与培训,为确保实现全省百亿斤粮食增产目标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