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长200户渔民今集体上岸 免费住进保障房生活质量提高
“我们都说,撑船、打铁、卖豆腐,这是最苦的三件事,我们祖祖辈辈一直 生活 在船上,真的很辛苦,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昨日上午,刚刚入住新家第二天的天长市杨村镇小官社区湖岸渔家小区的居民朱友兰和杨道友夫妇笑得合不拢嘴,感慨终于有了温暖舒适的家。记者了解到,今日200户渔民一起免费住进了保障房,天长市将有900多户渔民集体上岸安居。
“70年来第一次住在了岸上”
“从我记事开始,我的爷爷、父亲就一直居住在船上,已经祖祖辈辈居住了不知多少代,我的两个女儿也一直居住在船上。”杨道友今年70岁了,此前还从未在岸上住过一天,2月9日入住湖岸渔家内的保障房后,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舒适和家的温暖。
“我们的渔船不大,大约15吨,居住面积仅50平米,一大家子人都住在一起,只有睡觉和吃饭的地方,夏天热的受不了,冬天又冻得受不了。”杨道友提起那种生活,脸上出现了一丝无奈,“捕鱼实在是太辛苦啦!”
一旁的老伴朱友兰今年58岁了,脸上尽显被岁月磨砺的沧桑。“昨天睡了一晚新床,很暖和,很舒服!”朱友兰提起自己的新居难以抑制心中的喜悦,“以前从来没睡过这么好的床,以前的床又小又硬。”说着,朱友兰把记者请进了她家的新居。
房间内用白色的墙漆粉刷一新,水电全部通畅,可以说拎包便可入住,家里的地板也被打扫地干干净净。厨房设施也很齐全,太阳能燃气灶都一应俱全。
杨道友还笑着拿出家里的钥匙向记者展示,“我以前从来没装过钥匙,这是第一次装钥匙。在这里住着真踏实,再也不用担心刮风下雨了!”
200户困难家庭首批集体入住保障房
统一的房屋面积,完善的水电设施,小区内还有健身器材……200户困难家庭集体入住了保障房。小区的大门厅呈现出帆船的造型,象征着渔民未来的生活迎着太阳的光辉蒸蒸日上。
“房屋是严格按照我省的公租房标准建设,每个房间面积不超过60平方米,两个朝南的房间,配套有橱柜,卫生用具,室外有农具渔具停靠点等。”天长市渔民上岸安居工程领导组办公室副主任陈殿祥介绍说,整个工程自去年7月份开建,经过四个月的时间就已经完工交付使用,总投资2500万元,整体配套可以说与很多高档小区相比都是毫不逊色的。”
陈殿祥介绍说,此次安置的200户主要是低收入家庭,其余的800多户自购房渔民享受30500的补贴,还有一些渔民可以在杨村镇规定区域内自建住房,目前有12户,也享受30500补贴;如果在2010年12月31日前,自有住房,根据规定,可以通过鉴定,可以享受18000-30500元不等不同的补助,还有一种是五保户,根据自己意愿,集中安置在养老院、敬老院。“通过以上不同的方式,彻底改变他们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李炳旺 记者 赵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