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2014】深挖内涵 凝练特色 “常规” 工作不常规

23.01.2015  15:23

2014年,学工部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为宗旨,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十八届四中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以学校内涵发展为根本,以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为主线,在常规工作中下功夫,善于总结,凝练特色,进一步健全机制,创新载体、强化管理,优化服务,为学生成长成才营造良好氛围。

广调研重实践,“常规”建设重常规

    制度建设重常规  

强化制度建设,积极做好“废、改、立”工作。根据学校更名后制度建设需要,学工部依据学校学生工作实际,利用一周时间对各学院学生工作进行专题调研,座谈了解各学院制度执行过程遇到的问题、学生工作情况、存在的问题、辅导员管理及建议、意见,作为制定学生工作规章制度的第一手资料,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学工部对原有文件进行了梳理,并依据学校“废、改、立”工作要求,认真修改、先后完善、制定、修订《安徽建筑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实施意见》、《安徽建筑大学学生管理规定》等25个文件,为提高学生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提供了保障。

    辅导员队伍建设重常规  

学校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在常规工作中下功夫,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一二三四五”辅导员队伍建设模式。

树立一个理念   即“大学工”理念,辅导员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建设路径是核心,着眼于长远、长效,以提升学习力、创造力与执行力为核心要求,各部门齐抓共管,协同配合。

落实二项保障  即制度保障和经费保障。从制度建设入手,2014年学工部依据《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等文件要求,构建完善的学习制度和全方位的学习体系,健全辅导员自学制度、工作室制度、辅导员调查研究制度、辅导员培训制度、辅导员谈心谈话制度,同时进一步细化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经费使用细则,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健全三类培训体系  将辅导员的岗前培训、各学院和学校的日常管理培训和骨干培训有机结合,提升辅导员的知识和能力。

突出“四化”建设  2014年学工部重点加强辅导员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案例化建设。

加强五个平台建设  一是加强辅导员间的交流平台建设,强化辅导员协会建设和学生工作研讨会建设,加强辅导员之间的经验和知识共享;二是设立网络共享平台,利用现代化的技术资源,通过博客、微博、微信等现代通讯手段,提升辅导员工作的创造力;三是强化理论研究平台建设,组织辅导员开展课题研究,促进辅导员队伍在科研过程中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四是探索有效途径,以思想政治课、就业指导课、军事理论课为载体,突出辅导员教学工作平台建设;五是设立激励平台,依据辅导员工作职责、能力、业绩等情况,在职称评定、晋升、评先评优等方面,对优秀辅导员给予适当的倾斜和重视,激发辅导员学习和工作的热情,2015年将开展年度‘十佳’辅导员评选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抓常规

学工部定期组织教学研讨会、集体备课会,就教学、咨询、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工作进行研讨,加强了交流和沟通,促进了教师团队建设。重视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专业知识和技能,鼓励教师参与专业培训和学术会议,目前,已有9位辅导员取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10位辅导员取得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同时,成立了专兼职心理咨询师成长小组,定期开展读书会、朋辈督导等活动,促进心理咨询师的专业技能提升和个人成长。

多集思创新招,“常规”教育显成效

    以优良学风建设为载体,深化思想道德建设工程

2014年学校以“创新学分制下学生管理举措,推进优良学风建设”为主题,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继续推进学风建设,加强对学风建设项目的过程管理和指导。围绕学风建设,不断探索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路径,创新载体,评审通过校级一类项目5个,校级二类项目7个,为我校深入推进思想道德建设工程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以核心价值观名师工作室为依托,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研究

学校以“易海导航辅导员名师工作室”项目建设为契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辅导员工作有机融合,以“五特群体”教育帮扶、核心价值观名师工作室子课题研究、“辅导员协会”团队建设为载体,推进辅导员名师工作室研究项目“出名师、出团队、出成果”,让辅导员在理论学习、研究中,提高育人水平,实现自我。2015年学工部将在全校学生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育主题活动。

紧模式细落实,“常规”管理不常规

    强化二级管理职能,明确学生工作职责

为进一步强化二级学院管理职能,依据年初学生工作会议精神,要求各院部建立了学生工作党委(总支)书记负责制,健全了学院党委(总支)书记责任、党委(总支)副书记责任、辅导员责任等“三级管理责任”机制,一层抓一层、逐层抓落实,提高学生工作的主体性和责任性;建立了辅导员座谈会及学生工作例会制度,以制度建设为先导,提高学生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了宿舍月巡查制度,要求各院部巡查学生宿舍安全、卫生、文明创建及查处学生外宿等违纪行为,做好自查自纠工作。

    规范管理,“常规”工作不常规

以正学风、兴校风为目标,积极开展“三早一晚”学风基础工程建设。根据学校二级管理体制改革精神,由各学院自主选择早锻炼项目,并采取考勤机刷卡签到,考勤系统数据统计的方式,进一步有力地推进我校学风建设;认真组织,统筹安排,紧张有序完成迎新及2014级4645名新生军训和国防理论课教学工作;进一步加强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全年组织了8次学生宿舍安全大检查,共计400余人次参加了宿舍安全检查,确保了学生宿舍检查的全覆盖,查处学生在宿舍使用违禁电器、吸烟等安全隐患多起,全年共查处在宿舍抽烟学生116人。全校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学生宿舍安全、卫生、文明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学生安全意识明显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得到较大提升;积极做好全校2014届毕业生档案的装袋整理工作,共装档126个毕业生班级,共5647份档案。8月至11月,接收并整理2014级新生档案4677 份并开展未交学生档案催交工作。

转方式贵精细,“常规”服务显温暖

    以人为本,服务学生

学校根据更名后内涵建设的发展需要,秉承“强化教育、科学管理、突出服务”的学生工作思路,以“学生第一,服务至上”为指导思想,改变学生工作的传统模式,强化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建设“一站式”学生服务中心,从服务层面构建一个优化育人环境平台。自10月份启动以来,共接待1.1万人次学生办理日常事务。

    规范流程,落实奖助资金

学校不断完善资助工作制度,积极转变工作方式,优化服务质量。2014年我校共认定贫困生4823人,占在校生比例为29.8%。2014年度奖励资助总金额达1773.2万元、学校奖励金额达464.52万元。为将扶贫与励志相结合,学工部对优秀学生先进事迹汇编成册,用贫困生中励志成才的典型事迹教育广大贫困生,激励他们珍惜国家的资助,感恩社会,奋发有为;

为达到扶贫与励志并举目的,学校不断加强校内勤工助学工作。2014年度共设立勤工助学岗位213个,共计发放补助12万元.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保持与勤工助学学生密切联系,关注他们的学习生活状况,使广大贫困生在接受资助同时,树立起自强不息、励志成才的信心。

为进一步拓宽贫困生资助渠道,学校积极拓展社会各界资源对我校贫困学生进行资助。2014年我校在继续做好宝钢奖学金、校长奖学金、皖维奖学金、讯飞智元奖学金、国华奖学金、同济建设奖学金、四方房产奖学金等社会奖助学金的评选、申报和发放工作的同时,新设立鸿路钢构奖学金、寰宇奖学金、省规划院奖学金、地平线杯设计竞赛奖学金,充分拓宽了社会资金对贫困学生的资助面,为完善我校“奖、贷、勤、助、补、减(免)”的全方位贫困生资助体系作出了较大的贡献;积极开展大学生医保工作,目前,全校共有20777名本科生及研究生参加了医保,参保率超过99%,位于省内高校前列,圆满完成本年度大学生参保工作。

学工部积极配合银行、生源地和学生,做好国家助学贷款的贷后工作和新办生源地助学贷款的申请工作。并积极落实生源地贷款相关工作,畅通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入学“绿色通道”。没有出现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不能入学的情况。

    精细辅导,心理健康教育显温暖

学工部以专业心理测试软件系统为平台,运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对全校2014级新生开展心理普查工作,及时掌握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建立了2014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将心理测试结果以信封的形式反馈给每一位学生,同步相应开展了心理约谈。本次测试筛查出的心理高危个体,已及时告知各学院心理联络员与辅导员,与他们一同做好针对这些学生的危机干预与转化工作;不断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形式,通过培训讲座、心理沙龙、拓展训练、校园心理情景剧、团体沙盘游戏、心理游园、心理电影赏析、心理征文等多种形式,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圆满完成第九届“心理健康月”系列活动,成功举办第九届校园心理情景剧大赛;完善咨询老师值班制度和学生助理值班制度。通过个别咨询、团体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向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务。本年度,个别约谈和主动咨询的学生共计136人次,开展团体辅导共计10余场次。

2015年,学工部将继续以核心价值观为统领,深入推进大学生思想道德工程建设,严格按照学校的工作要点和部门的工作计划,转变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方式,提前谋划、周密部署,不断开创学生工作新局面。(作者:张锐 审稿:徐庚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