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流域中心:发挥枢纽作用 护淮水安澜
——淮河流域气象中心保障淮河平稳度汛纪实
“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淮河绵延两千里,流经安徽、河南、江苏、山东四省,是粮食、能源富集地。但淮河流域具有易旱易涝的特点,沿线常出现“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局面。
8月16日以来,今年第18号台风“温比亚”一路北上,给流域四省带来长时间、大强度降雨。多地创下过程降雨量的历史最高纪录,16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淮河流域沭河出现今年第1号洪水……陡然紧张的形势提醒人们:尽管多年无大汛,淮河流域防汛仍不容一丝松懈。
淮河流域气象中心与淮河水利委员会加密会商,淮河防总启动防汛防台风应急响应——各部门枕戈待旦,共护安澜。作为淮河流域的气象“枢纽”,淮河流域气象中心近年来建立起完整的水文气象业务服务,为守淮水安澜提供气象科技保障。
数据“一张图” 抓牢防汛主动权
打开淮河流域水文气象信息共享系统,实况监测、水文气象分析、数值预报、预警信号一目了然。通过这一系统,气象、水文信息可汇成清晰的一张图。这正是流域气象与水文部门实时共享站点资料取得的成果。
通常情况下,水文监测站点布设在各个河流沿线、中小水库等区域,气象监测站点则侧重于空间均匀分布。“双方在站点布局上的互补,使得监测数据更加精细、全面。”多年从事淮河流域气象工作的总工程师叶金印表示,这既能增强对暴雨、洪水等灾害监测预报的支撑,也为调度河网水库提供更科学的决策依据。
从2017年开始,流域水文、气象两部门就开始互相提供数据库访问接口、站点基本信息表,实时交换站点雨量数据。这样的“一张图”在今年汛期一经投入运用,即发挥出显著作用。在“温比亚”影响期间,淮河流域气象中心发布20余期《流域天气专报》,直送淮河水利委员会、省水利厅,精确的预报结论正基于“一张图”的翔实数据。
事实上,在十余年探索中,淮河流域气象中心早已建立水文气象监测与预报业务系统,实现对全流域雨情的实时监测,以及流域内15个子单元面的精细化雨量预报。
预报“网格化” 精准把脉重点区域
“除了面雨量预报,还有基于智能网格的流域格点预报。”叶金印向记者展示了一张有着规律小网格的图,将流域重点区域划分为3×3公里的网格,服务更具针对性。
在今年汛期到来之前,网格化预报效果已初露头角。4月21日至22日,大别山区遭遇暴雨,白莲崖、佛子岭水库超控制水位,安徽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及时对两大水库实施今年第一次泄洪,快速上涨的水位得到控制。
有效得力的防汛措施背后,是精准预报带来的底气。淮河流域气象中心利用智能网格化预报手段,为水库周边区域提供精细化预报;防汛部门结合水库水位情况,对各水库的承载力进行预估,提前做好了水库调度准备。
在淮河流域,干流的洪涝、沂沭泗地区的山洪、大别山区的水库,无一不是防汛工作重中之重。在网格化预报的助力下,气象部门对重点区域的把脉更加精准。“例如,我们开发了中小河流面雨量预报,可预报6小时和未来十天逐12小时降雨量。”淮河流域气象中心副研级高工陈光舟说,他们针对流域内28条中小河流逐时发布天气预报,预报信息精准到每一条河流。
不仅如此,淮河流域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的拼图、实时雨情监测产品、暴雨洪水预警、中小河流洪水气象风险预警等,都为淮河安然度汛增添了安全感。
流域“一家亲” 联动联防聚合力
“受今年第18号台风‘温比亚’影响,流域有一次强降水过程……”8月17日一早,“水文气象一家亲”QQ群里正热烈讨论台风“温比亚”,相关的预报、实况、预警信息在此汇聚,来自气象、水文、防汛等业务一线的工作人员保持沟通交流。
这样的实时互动,已成为流域相关部门的工作常态。每天8时30分之前,淮河流域气象中心都要将流域24小时、48小时、72小时面雨量预报图发送给淮河水利委员会,遇重要天气过程则增发专报。2017年,两单位建立了会商专线,每逢重要天气过程就及时会商,沟通服务需求,有针对性地制作流域服务产品。
作为流域上下游的“兄弟”,安徽、河南、江苏、山东四省气象部门积极开展协调业务、配合把脉流域天气,还在学术交流研讨方面凝聚合力。数年来,淮河流域气象中心坚持“老传统”,每两年举办一次淮河流域暴雨洪水学术交流研讨会,四省轮流“做东”,总结交流新技术、新成果。基于智能网格降水预报开展气象水文耦合预报试验、多模式集合成员优选方案在淮河流域夏季降水预测中的应用等研究,充分为流域防汛献计献策。
8月已至下旬,淮河流域的汛期基本平稳度过。淮河流域气象中心守护淮水安澜的努力,仍将一刻不会放松。 (转自中国气象报8月29日一版)
http://epaper.zgqxb.com.cn/epaper/index/get_pdf?pdf=201808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