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上的护航人

22.03.2015  04:20

  冬春季节是淮河的枯水期。在蚌埠市解放路淮河大桥往下不到1公里的地方,水面上固定地停泊着几艘船舶,这里就是省港航管理局淮河航道局的通航保障基地。阳春三月,站在这里放眼望去,初春的淮河虽然少了“淮水汤汤”的壮观,但平缓静谧,非常适合船舶航行。

  “淮河作为皖北‘黄金水道’的成色越来越足。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省委省政府还提出要建设淮河生态经济带。 ”淮河航道局局长郭建忠说,经过多年的建设、疏浚和维护,淮河安徽段378公里的主航道可以全年通航,其中,蚌埠港已经建成千里淮河第一大港,2014年完成港口吞吐量720万吨,集装箱码头投入运营,完成货运量1.48亿吨,同比增长115%。

  今年3月1日,《航道法》正式实施。 “保持和改善航道通航条件,保护航道安全,维护航道网络完整和畅通”,是这部法律赋予航道管理部门的重要责任。

  “与国内其它大江大河比起来,淮河航道有其特殊性。 ”郭建忠说,淮河正阳关以下是三级航道,可以常年通行千吨级船舶,但受淮河没有直接入海口等因素影响,航道中存在浅滩,部分主航道还经常出现中间浅、两侧深等现象,如不及时维护和疏浚,就会危及通航安全。 2014年8月至10月,该局就花了近3个月的时间对蚌埠新港段航道进行疏浚,解决了枯水期船舶容易搁浅的“老大难”问题。

  “淮河上风光确实很美,但在水上连续作业半个月甚至是一个月,那种单调和乏味,你们可能想象不到吧。 ”王之坤笑呵呵地说。他是淮河航道局救捞科科长,跟淮河打了20多年交道。 2014年,他和同事们完成了3次重要的沉船打捞任务,消除了安全隐患。而最忙的时候,不到10个人的救捞队伍一齐上阵,加班加点,8个月内打捞了50多艘沉船。

  每年5月以后,淮河就进入主汛期。到了3月下旬,随着淮河水位渐涨,维护通航安全的任务更加繁重起来。乘着快艇,记者溯淮河而上,两侧不断有通航安全提示牌和航标灯映入眼帘。 “这是示位标、这是侧面标……”坐在旁边的崔秀夫不停地介绍着。 12年前,在部队当潜水员的他,退役后就来到淮河航道局,当上一名航标灯管理员。淮河安徽段航道上共有370多座航标,崔秀夫和他的10多位同事必须要保证这些航标灯每天都能按时点亮,这是保障航行安全的“底线”。

  春夏季节,淮河流域常降冰雹。 “在维修航标灯时,冰雹砸在耳朵上真疼。 ”崔秀夫说,如今淮河水位不断上涨,他们要增加巡逻频次,常常半月也见不到家人。随着雨水逐步增多,他们“点亮”航标灯的任务越来越重。由于很多航标都是漂浮或者是设在松软的河滩上,进行维修作业时晃动很厉害,有一次,他就从2米多高的灯杆上摔了下来……

  “航标管理员职业很冷门,很多人都不熟悉他们。”淮河航道局副局长郭超颇有感触地说,其实,他们身上也闪烁着“奉献自己、照亮他人”的航标灯精神。正是这种精神,在百舸争流的淮河上照亮着千万人的安全航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