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水北调工程:泱泱淮水“济”皖北
10月初,淮水北调工程全面开工,预计2016年年底前竣工验收,“喊渴”的淮北、宿州两地有望早日喝上淮河水——
近日,淮水北调工程全面开工。这一属全省“三横三纵”水资源配置体系的跨区域骨干调水工程,不仅是支撑皖北地区加快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也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配水工程和今后引江济淮的延伸工程,承担多种水源工程的输水任务。 “这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程。”省水利厅规划计划处负责人介绍,淮水北调工程从淮河到萧县岱山口闸,调水线路总长268公里,工期22个月,预计2016年5月完工。
缺水严重,亟需兴建调水工程
10月16日下午,在宿州市灵璧县淮水北调沱河至新汴河工程施工现场,塔吊舞长臂,挖掘机轰鸣,工地上一派如火如荼的繁忙景象。 “目前正在建的是北沱河地下涵,基槽土方正在开挖,总开挖量11万立方米,现已开挖7万立方米,预计11月底完成土方开挖,出口段及洞身段第22、23节基槽开挖已完成并通过验收,该段垫层已浇筑。胜利沟口闸摆喷截渗墙已完成。预计到元旦前,主体工程将告结束。 ”标段项目负责人、安徽水利开发有限公司刘汉义告诉记者。
宿州、淮北两市是我省的北大门,“扼汴控淮,当南北冲要”,如今是国家粮食主产区和全国重要煤炭能源基地。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增长,这一地区用水量呈持续增长趋势。据调查,目前两市城市地下水可开采量为2.15亿立方米,城市附近区域的地下水开采系数达到1.36,形成了大面积超采区,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地下漏斗不断扩大,已导致城区地面沉降等诸多生态环境问题。分析表明,在2020水平年,多年平均及97%保证率情况下,当地可供水量仅满足总需水量的52%及16.3%,缺水形势严峻,当地水资源无法支撑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
“受当地降水、调蓄能力、用水规模等影响,当地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水资源总量不足。 ”省发改委农经处有关负责人说,地下水源长期超采,严重威胁城市生活饮水安全,缺水程度不断加剧,已成为建设项目和产业布局的重大制约因素,影响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在大力开展节水和挖潜等基础上,建设我省淮水北调工程十分必要和迫切。
“这一工程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和战略性。”省水利厅厅长纪冰介绍,淮水北调工程的近期任务是以替代水源方式,为宿州市、淮北市现状和新增工业供水,并逐步置换现状工业挤占的地下水,减轻经济社会发展对中深层地下水开采的压力,同时兼顾输水沿线城镇及生态用水。远期再依托引江济淮工程,进一步增加供水规模和调水量,形成水源稳定的调水工程,实现中深层地下水全面禁采。
摊开工程图可以看到,淮水北调工程从淮河到萧县岱山口闸,调水线路总长268公里。 “淮水北调工程调水起点地面高程约15米,终点岱河上段岱山口闸附近约36米,总体上必须采用逐级提水的方式调水。输水沿线除水源泵站五河站外,需设翻水站工程计8座。 ”省水利水电基本建设管理局局长王荣喜表示,为减少工程投资和水价,本着“先通后畅、先小后大”的原则,除约6.5公里穿固镇县城线路因水质保护可采用封闭输水方式外,其余均利用现有河道、大沟、湖泊以明渠方式逐级翻水,仅需对局部输水河道、大沟进行疏浚。工程估算总投资13.68亿元。
供水增效,提高水资源配置效率
娄北村,位于宿州市灵璧县娄庄镇以北,北傍新汴河,娄宋沟、胜利沟纵贯南北。在这样一个寂寂无声的小村落,淮水北调这项重大的水利工程打这里经过。
10月中旬的一天,63岁的娄北村家庙庄村民尹守业正在晒场上收玉米。“今年大丰收了!我种了20多亩地,收了3万多斤玉米,这样的好收成往年可不敢指望。 ”他说,这里旱涝不均,三天不下雨就会旱,一下雨又会满地皆是水,往年靠天吃饭,种三年能有一年的收成就不错了。 “多亏今年新建的胜利涵,地里水多了可以排到河里,庄稼缺水了,可以放水倒灌。好处真是多! ”
站在新汴河大堤上眺望,清冽的河水静静地流淌。 “新汴河没水时,胜利涵可排水。从河南来水时,可以把涵扎起来,防止新汴河水倒灌。 ”宿州市淮水北调(沱河至新汴河段)现场管理办公室工程科科长刘长舸告诉记者,为防止调水时水量损失,在娄宋沟、胜利沟与支线沟、渠交汇处新建涵闸拦蓄,在调水期间予以封闭,非调水期开闸排涝,不影响其原有的排涝要求。据悉,淮水北调工程沱河至新汴河段,此类沟口涵闸共计11座,其中娄宋沟上1座,胜利沟上10座。
“淮水北调工程直接为宿州市和淮北市工业提供水源,改善城市生活用水条件,同时为调水工程沿线的农业提供灌溉水量。”宿州市河道管理局副局长夏本亚告诉记者,工程对改善淮北地区生产和生活有着明显的直接和间接效益。以往一些重大项目因水资源短缺而无法顺利推进的现象将一去不返。
“淮水北调工程工业供水效益按工业增供水量、供水定额和供水效益分摊系数进行计算,据有关资料,淮北地区万元产值取水量定额为70立方米/万元,参照有关研究成果,供水效益分摊系数采用2.0%。据此计算,工业供水效益多年平均为6.86亿元。 ”省发改委农经处有关负责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而农业供水效益是指工程增加向农业供水、改善农田灌溉条件和提高农田灌溉保证率所带来的农业增产效益。 “据初步估算,每增加1立方米的灌溉供水量约可增加1公斤粮食,按农产品综合价格为3元/公斤计算,增加的单方水农业供水效益约为3元/立方米,农业供水效益多年平均为0.2亿元。”该负责人说。另外,补给调水沿线生态供水,可以改善水环境,还有较大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持续发展,建立新型运行机制
“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工程投融资体制、建设管理体制和水价形成机制,妥善处理地区之间、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现有用水户与新建设项目之间等关系,建立以政府宏观调控、用水户民主协商、水市场调节三者有机结合的体制为基础的有效的调水工程管理模式和高效运营模式,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安徽省淮水北调工程规划》明确。
据省发改委关于淮水北调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复函,由中央和省级投资承担工程总投资的70%,淮北和宿州两市财政共承担总投资的20%(两市各承担10%),工程贷款占总投资的10%。“工程总体计划安排为,2012、2013年度单项工程于2014年底全面完工。 2014年10月工程全面开工,全年完成投资5.5亿元,截至年底累计完成投资6.7亿元。2015年底主体工程完工,具备通水条件,全年完成投资5.6亿元。 2016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并竣工验收。”省水利水电基本建设管理局副局长贾金权介绍。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保障调水水质,是影响调水线路及输水方式选择的关键因素。“从这张图可以清晰地看出,在穿越宿州市城区主要排污河道北沱河时,新建地下涵以立交方式输水。 ”灵璧县水利局副局长邱以和指着一张北沱河地下涵结构布置图介绍,这样能回避水质污染,保证现有水源水质。
据省水利厅有关负责人介绍,防污治污由地方政府负总责。除已列入主体工程中的相关避污、导污措施外,水质保护工程措施仅考虑郜湖大沟穿越的五河县新城区、娄宋沟穿越的灵璧县娄庄镇相关截污措施,计列投资3960万元。
“通过改善水资源条件来促进潜在生产力形成现实的经济增长,通过建立淮水北调工程新型的运行机制,促进受水地区加大节水、治污的力度,逐步改善皖北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使皖北地区逐步走向水资源配置合理、水环境良好的节水、防污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省水利厅有关负责人表示。
·经济快评·
兴建一项工程造福一方百姓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近日,一项兴水富民的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淮水北调工程全面开工,这是以保障淮北、宿州等市工业用水为主的跨区域调水工程。淮水“北上”,对于缓解区域缺水压力,保障淮北、宿州等城市供水安全,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不言而喻。
淮北、宿州地处淮北地区东北部,是我国著名的煤炭、能源基地,是省政府“861”行动计划中确定的皖电东送电源基地和煤化工产业基地,也是我省主要的缺水城市。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工业和生活需水量迅速增加,缺水形势更加严峻,已成为制约产业布局和生态环境改善的重大瓶颈。一水引来百业兴,为抑制和减少中深层地下水超采,促进皖北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淮水北调工程迫在眉睫。
淮水北调工程属“南水北调”东线安徽配套工程,也是皖北地区规模最大的跨区域调水工程。工程可以给皖北地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水资源支撑,意义重大,建设完成后将成为皖东北地区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大型水资源配置工程,对淮北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境质量改善具有直接和长远的效益。
根据省政府要求,淮水北调工程2015年底具备通水条件。任务重、时间紧,必须抢抓工期,通力协作。项目法人单位要切实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敢于负责,加强协调与沟通,认真搞好服务,充分调动参建各方的积极性,努力营造参建各方各负其责、团结协作的工作局面。要严格基本建设程序,加强质量安全管理,科学组织,确保建设管理各项工作井然有序。要严格按照初设批准的工程建设内容和投资计划,通过公开招标选择优秀的施工企业参与工程施工。监理单位要对工程施工进行全过程控制,保证工程施工的质量、进度、安全、投资。设计单位要加强设计现场服务,及时处理与设计有关的问题。工程所在地政府要按照与项目法人签订的征迁安置包干协议按时完成征迁任务,为工程建设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有关各方齐心协力,把淮水北调工程建成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优良工程,真正做到兴建一项工程,造福一方百姓。
·声音·珍惜来之不易的宝贵水源
淮水北调工程是我们多年来的期盼,我们更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宝贵水资源。我们淮北市临涣工业园是国内最大的煤电、煤化工基地,工业园内,中利电厂、临涣焦化厂、选煤厂等都是用水大户,而淮北地区地上地下水资源都相对缺乏。为找水源缓解用水矛盾,淮北矿业集团自2005年起,用了5年时间,修建了大口径地下输水管道,从89公里外的怀洪新河取水引入工业园。如今,淮水北调工程开工建设,有望降低取水成本,彻底解决企业用水的后顾之忧。为做到高效利用,节约水资源,工业园充分利用塌陷区水域蓄水,全面实行水资源循环利用。
——淮北矿业临涣选煤厂副厂长王仁哲
确保水源调出区用水
蚌埠市作为水源调出区,为尽量减少对沿线的不利影响,淮水北调工程规划时就统筹部署,在淮河丰水期才进行调水,干旱年份相机调水,不足部分再重启当地地下水应急,确保水源调出区用水。还将通过建设怀洪新灌区,改善近300万亩农田用水条件。
调水工程还有利于增强输水沿线河流水体的自净能力,改善水生态环境。特别是将来淮水北调工程一旦与“引江济淮”工程连通,“以南济北、以西补东、东西共保、南北互利”的水资源配置格局,必将为蚌埠及皖北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蚌埠市水利局规划科科长王业国
期盼打造美好生态环境
过去,我们这里随便在哪里挖一条河、打一眼井,流出来的水都是清清的,进嘴是一种甜丝丝的味道。随着工业污水随意排放和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面源污染越来越严重。前些年,连30米以下的井水都是浑浊的,烧一壶开水里面都是很厚的碱,味道也是咸乎乎的。就拿新汴河来说,由于受工业污染,多次造成死鱼事件,仅政府给渔民的理赔就达600万元,河里的水连浇地都不行,更别说生活用水了。
2012年至2013年,国家和地方财政投入6.4亿元,打造淮水北调45公里的宿城段恢复性工程,将防洪标准由过去的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同时禁垦、除草、清於,关闭两岸14家污染企业,水质由原来的5级,提高到2级生活用水。
淮水北调工程增加宿州98万亩土地灌溉面积,每天向宿州城提供5800立方米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淮水北调工程给我们带来的社会效益真是太大了,每次我漫步汴河两岸都是感慨万千。
——宿州市埇桥区水利局退休工程师梁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