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侦破以“慈善项目”为名进行诈骗案件

26.09.2016  14:09
  高收益的项目投资   却得不到一分钱回报
  近日,安徽省淮南市公安局经过两个多月的缜密侦查,成功侦破了一起以“慈善项目”为名进行诈骗的特大系列案件,嫌疑人通过在网上发布虚构的项目内容,宣称高收益零风险,诱骗受害人进行投资。截至9月21日,警方初步核实,全国多人被骗,涉案资金达到5000余万元。
  “投资3600元就可以成为公司国内原始股东,可以得到从美国花旗银行解冻的1000万人民币、南宁市住房一套、轿车一辆、每个月还会得到1.5万元生活费”……项目的介绍让不少人禁不住诱惑。
  今年5月,安徽省寿县某乡镇医生张某正玩着手机微信,被一陌生好友拉入了一个名为“武当山北京慈善”的微信群。
  这个微信群有400余人,彼此互不相识,群主每天都会推荐一些赚钱项目,并附上刻有公章的红头文件印证,项目价格从几十元到万余元不等,群主承诺这些项目会有很高收益而且零风险,群里的成员异常活跃。张某观望了许久,有些将信将疑,“但是这些项目都有国家的红头文件支持,应该不会有假。”张某终于禁不住诱惑,陆续购买了单价3600元的某“国际项目”1份,单价139元的“精准扶贫项目”46份等,共花费了2.5万余元。
  张某沉浸在高收益的美好期盼中,可他并不知道,这一切都是泡影。今年上半年,在腾讯公司的协助下,公安机关对这个诈骗团伙着手展开调查。由于案情重大,6月22日,安徽省公安厅将此案侦办线索移交给淮南市公安局,淮南市公安局随即成立专案组展开侦查。
  专案组以受害人张某为切入点,通过调查张某的资金流发现,张某购买项目的方式多样,银行卡、微信红包、支付宝、网银都有,转账的对象指向的是微信群的管理员石某。但是,通过深入调查,民警发现石某只是一条“小鱼”,他的手上管理着多个类似介绍项目的微信群,石某收到受害人的钱后,又会将钱转给田某,田某再转给他的上线。民警通过调取相关资金往来信息进行抽丝剥茧,最终发现了分别以王某、黄某为首的两个诈骗团伙,涉案人数达20余人。
  “项目都是空壳,或者说根本没有项目,都是打着项目的旗号干着坑蒙拐骗的活。”专案组成员、淮南市公安局八公山分局刑警大队副大队长岳光明说。
  专案组民警经过两个月的摸排调查,将两个犯罪团伙的组织架构、嫌疑人情况基本摸清。8月6日,专案组组织14个抓捕组,远赴福建、广西、天津、江苏、重庆、山东、贵州等地对主要犯罪嫌疑人实施抓捕。截至9月21日,专案组共抓获犯罪嫌疑人20名,冻结涉案银行账户200余个,涉案资金5000余万元。目前,案件还在进一步侦办中。(本报讯记者关清、钟仓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