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中院:科学管理提升司法公信

03.06.2014  18:25
 

  安徽法院网讯  日前,淮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又一次组织全市法官开展审判质效管理培训,启动争创“无发改、无积案、无瑕疵、无信访”案件活动。

  自2013年初起,淮南中院确立“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进入全省法院先进行列”的工作目标,通过提升审判管理的规范化、信息化、科学化水平,积极推行“简案快审、繁案精审”的做法,把审判质效作为考量司法公正、案件质量和办案效果的“晴雨表”,作为服务人民群众的“答题卡”,以审判质效的提升促进司法公信。经过一年的努力,淮南中院的审判质效指标从全省第11位跃居第3位。

  补齐短板,针对重点指标找差距

  淮南中院针对审判质效的核心指标和薄弱环节,抓重点,补短板,强化措施,完善机制,促进审判质效显著提升。

  针对效率指标,着重清理积案。设立全市、各院、各庭、个人四级清积管理台账,及时召开调度会,实行定承办人、定结案时间、定审理方案、定督办领导“四定”原则和中院、基层人民法院分管院领导“双包”责任制,推进积案清理。淮南某混凝土公司诉安徽某建设集团公司买卖合同纠纷一案,因需鉴定,其鉴定资料提交到中介机构,由于申请人提供鉴定材料不足等问题,鉴定报告迟迟未能提交。淮南中院司法技术辅助部门指定专人实行跟踪督办,要求受托机构严格执行鉴定有关期限的规定,并声明对严重超期的,将撤回委托。通过督办,中介机构很快提供了报告,法官及时作出了裁判。另外,凡是涉及到案件需要以另一案件为依据的,加强了协调催办,促进两个案件均加快进度;涉及到当事人申请调解的,在尽力调解的同时,对久调未果的,及时依法裁判。促进了案件尽快结案。2013年一季度,全市法院全部清理完毕三年以上未结案件,未再新增;50件一年半以上案件清理49件。2014年,努力实现“零积案”的管理目标。

  在清理积案的同时,该市法院对新收案件,严格控制审限,加强对延长、中止、暂停、扣除、简转普、中断六类案件的实时监控及管理,定期通报,对达三分之二审限案件进行预警,督促审执人员提高办案效率。2013年,全市法院多项效率指标均居全省第一。

  针对公正指标,控制发改案件。强化对发回重审、改判案件的管理,实行发改案件实名通报机制,并由审判委员会听取被发改案件主审法官、庭长的情况汇报和原因剖析,发改情况记入业绩档案;推行发改案件的判前沟通机制,基层法院有异议的拟发改案件必须报审判委员会讨论,并邀请原审法官、审判长或庭长、分管院长列席。去年,全市法院一审判决改判发回重审率较上一年度降低逾2个百分点,提高了裁判的权威性和信服度。

  针对效果指标,通过抓专项执行、积案清理和执行联动工作,提高执行的质量和效率,确保执行权公正高效廉洁运行。35件以党政机关为执行主体的案件执行标的全部执行到位,一批未执行到位案件得到了全面清理。通过推行审执对接机制,促进当事人即时履行、自动履行,该院的实际执行率和执行到位率达到了全省领先位次。

  切实加强信访案件的源头预防和治理,加强上下联动与协作,开展积案专项清理活动。经过努力,多年积压的138件信访疑难案件基本化解,全国人大交办的24件、中政委交办的10件案件全部办结。实现了积案消、门前清的工作目标。

  创新机制,探索专业化审判模式

  在创新审判管理机制的同时,淮南中院不断加强专业化审判工作的探索。自2013年6月20日起,淮南被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确定为全省行政诉讼案件相对集中管辖唯一试点地区,开始实施行政案件集中管辖,选定田家庵区人民法院为集中管辖法院,将其他四个行政区域内受理的各类一审行政案件,以及上级法院指定审理的行政诉讼案件,统一由田家庵区法院审理,实现司法审判区域与行政管理区域的有限分离。通过近一年的试点,行政案件审判质量和社会效果明显提升。

  其他基层法院也积极推进专业化审判模式,通过整合审判资源、调整审判案件类型,形成了较为固定的类案件合议庭或审判庭,统一了裁判标准和尺度,并建立了良好的上下级法院业务沟通与指导工作机制。其中,潘集区法院建立劳动争议、机动车事故、婚姻家庭、民间借贷四个专业审判庭,分别审理四类案件,同时对其他各庭审理民事案件的范围做出调整。四类案件的归口审管理,对统一裁判尺度、提升审判质效,打造专业化审判队伍作出了有益尝试。

  为解决法律认识和裁判标准的问题,避免同案不同判,该院成立民事、刑事、行政专业课题研究小组,通过总结审判经验、研究审判实务,针对审判工作中的易错点、争议点、模糊点和新问题进行探索,对13个审判难点问题进行课题研究,并将课题成果应用于实际工作,有效规范了审判行为,提高了审判质量。

  规范管理,提高信息化科学化水平

  淮南中院结合审判管理工作实际,制定完善了《审判质效管理办法》、《业绩档案管理办法》、《案件信息录入细则》等制度,明确审判管理职能、层级管理和案件质量责任追究机制,将审判绩效管理与业绩管理科学、有机结合,激励和引导审执人员自觉提升审判质效,规范信息录入和流程管理。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为审判管理提高了有力的制度保障,促进了审判管理工作规范有序。

  同时,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高审判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形成以质效管理为核心、以流程监控为基础、以科技法庭为平台、以辅助软件为延伸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完善质量评估系统软件应用,科学调整评估指标体系,实现案件质效管理的全面、优质和高效。采购安装了裁判文书纠错、办案小助手、裁判文书上网软件,服务审判一线,缓解办案压力。争取地方财政支持,推进科技法庭建设,并以此为依托,实现了每庭必录和庭审视频直播的常态化。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档案电子化,提高了卷宗信息查询的效率。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加快了审判管理的发展步伐、增强了管理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