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特殊教育三年三大步创新谋发展
2014年,淮北市多部门联合出台《淮北市特殊教育提升实施计划(2014—2016年)》,全面推行没有排斥、没有歧视的全纳教育,让每一个残疾孩子都能接受合适的教育。
如何抓住国家和省、市《特殊教育三年提升计划》带来的发展机遇?是摆在淮北市特殊教育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面前的新课题。
时光荏苒。如今,时间已至2016年5月,淮北的特殊教育发展得怎么样了?近日,记者走访了市特殊教育学校。
2014年:学前康复教育大发展
淮北市特殊教育学校现有13个教学班,165名学生。在职教职工47人,这是一支富有爱心、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优秀教师队伍。
特殊教育三年提升计划实施的开局之年,沐浴着政策春风,学校利用财政和自筹资金,对教育教学设施进行了改造:整体改建了校园道路,硬化和绿化了校园内闲置地块,新建了一块高标准塑胶运动场。与硬件设施同时发展的,还有学校的教育理念:抓好基础教育的前端,大力发展学前康复教育。
2014年,学校投入90万元,新增了音乐干预室、认知能力检测室、语言训练室、多感官功能训练室、感统综合训练室等学前康复教育设备。这既填补了淮北市特殊教育的一项空白,也为学校以后创办附属幼儿园积累了经验。此后,学校学前康复专业的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学生增加到近50名。
学前康复教育是针对2至6岁学前智障、多重智障、唐氏综合症、自闭症等多类型智障儿童的训练和康复。这个班里,每一位儿童的年龄、智力、学习、纪律乃至个人卫生等方面都不尽相同,为了达到最佳康复效果,老师们事先做足了功课:对每一位学生进行评估,了解他们的性格、兴趣和特长,而后有针对性地制定训练方案,并且与家长充分沟通,对家长进行康复专业知识及技能培养,让孩子的训练在家中也得以持续。
家校共同努力,让这些特殊的孩子有了显著改变。康复班班主任齐成恩对学生小轩(化名)印象深刻。小男孩入班时,在教室里跑来跑去,不停地开关灯窗,无故摔打玩具,推搡别的小朋友,甚至有踢打老师的行为。教学中,齐老师发现他对球类运动很感兴趣,便与其开展了球类互动。先让他与妈妈互动,而后找小伙伴顶替妈妈,并开展比赛,渐渐地,小轩开始自我约束,主动遵守纪律,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逐渐延长。如今,他已经进入了普通幼儿园,家长提起特校,总是格外感激。
2015年:职业教育全面铺开
在抓好学前康复及基础教育的同时,学校还注重向职业教育端延伸,利用现有资源,与普通职业学校联合,让听障学生能够学到一技之长,自立于社会。
2014年底,根据听障学生的特点,学校为他们量身开设了面点和烹饪专业,并从烈山区职业高中专门聘请了两位专业课老师。崭新的专业教室里,不锈钢操作台、液化气双眼灶、搅拌机、醒发箱、冰箱、冰柜等设备一应俱全。
面点课教授现代面点制作手法和传统面点制作技艺,烹饪课除学习刀工、配菜等基本功外,还学习煎、炒、烹、炸等菜肴制作技术。起初,专业课每周开一次,从和面开始,渐渐地,学生们学会了做包子、蒸饺、寿司,再后来,各色菜式也做得有模有样。每每有作品出炉,学生们总会高兴地跑遍教师办公室,请老师们品尝,师生们在一起,笑得格外开心。
能学到真本事,即便现在还未出师,回家给爸妈露一手已不成问题,更何况还能享受助学金,这些实实在在的利好让学校的职业教育课很快“火”了起来。应学生们的诉求,目前职业教育在特校已全面铺开,班级扩容,专业课也增加为除周五外每天一次。对未来,对自立于社会,技能在手的学生们已胸有成竹。
2016年:个别化教育只为特别的你
唯进步,不止步。特教人一直在思考,如何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改变教育模式,提高教育质量。2016年,个别化教育的理念在该校全面推开,深入人心。
这是一种以适应并发展学生的差异性和个别性为主导的教学策略与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根据学生的能力、兴趣、需要、身体状况等设计不同的教学计划与方案,采用不同的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进行教学,从而使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合适的教育,取得尽可能大的进步。
教育者常说,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是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要求和儿童的教育需要,发展他们的潜能,使他们增长知识、获得技能、完善人格,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特殊教育比普通教育在专业化的要求上更高,更讲究科学性与规范化。
为了更好地因材施教,近年来,特校进行了个别化教学的探索,并在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分组教学的实施等方面进行了实践研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让哪个孩子在哪一阶段,学会盖章、排筷子、听声音找声源……老师们均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当达到教学效果时,他们的心中格外欣慰:孩子每天前进一小步,人生将前进一大步。
正如一位特教人所说:特殊教育就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个别的需要,就是要种下“万紫千红”来。(方芳 特约通讯员:于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