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淠河两岸数千人捕捉“知了猴” 今年产值或超千万

18.07.2016  18:17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新安晚报 安徽网 ( www.ahwang.cn )讯 “知了猴”在各个地方的称呼不一样,我省北部一些地区又叫“蝶喇猴”,指的都是蝉的幼虫。破土而出的幼虫因营养丰富口感独特,近年来成为时髦的美味佳肴。

七月逮“知了猴”,已成为六安淠河两岸村民赚“外快”的大事(本报去年7 月11 日就曾报道)。“收购价一开始才十五六块钱一斤,现在很贵了,昨晚价格达到每斤41 元。有一家四个人一齐捉,最多一晚逮了47斤,当晚卖了1900 多块,十来天收入一共万把块钱。”近日,当地一位收购商如是告诉记者。据了解,在六安市淠河沿岸,今年“知了猴”产值乐观估计逾千万元。

家家户户都逮“知了猴”

苏埠镇位于淠河下游,上游有佛子岭、响洪甸等大型水库,绵延迂回的淠河两岸盛产大叶杨树,成为“知了猴”的高产地,多年来一直吸引着山东等地的收购商前来收购。在过去六七年中,每到仲夏夜,苏埠镇沿淠河居住的农民就开始捕捉“知了猴”销售到山东等地,既奉献了舌尖上的美味,也赚取了意外的财富,仅2015 年一季,当地农民因此增收400 多万元,“知了猴”在当地被称为“金疙瘩”。

“今年发大水,幸好我们这边园艺场地势高,所以老早就开始逮‘知了猴’了。”家住裕安区苏埠镇河西园艺场的张奶奶乐呵呵地告诉新安晚报、安徽网记者,这些年来,她也是逮“知了猴”赚取“外快”的沿河居民之一。“大水刚过去,晚上也没事干,昨晚上两个小时逮了3 斤多,40 多块钱一斤,卖了120 多块钱。”张奶奶说,该园艺场家家户户晚上都出来逮,有的家庭集体行动,逮到的也多。

记者采访时得知,苏埠镇沿河群众大约从7 月1 日就开始捕捉“知了猴”了,因为山东的订单来了。苏埠镇当地收购商把收购点设到河滩上,就这样每年一度、持续一个月的收购季开始了。

记者近日来到该园艺场下属的大叶杨树林里看到,只要是超过成人手腕粗的杨树或桃树,在离地一米多的树干上,都会缠上一圈胶带,这也是捕捉“知了猴”的关键:让它没法爬到树上。

今年产量未受大水影响

“今年虽然洪水好大,好多沿河人家的房子都被水泡坏了,庄稼、菜园也受损失,但这小东西在水灾之年好像没见少,倒是可以帮助大家挣几个钱渡过难关。”苏埠镇下游的韩摆渡镇马家庵园艺场居民刘老汉说,他逮“知了猴”卖钱是从去年开始的,今年村里参与的人又多了一些,大家每晚捕捉后都会骑车送到苏埠镇的收购点,有时候也有收购商开车来收。

为了搞清楚今年洪灾过后的“知了猴”究竟减产了没有,记者联系上苏埠镇“知了猴”收购商“第一人”黄承周。据黄承周介绍,仅苏埠镇目前已增加到5 家收购商,去年一季大约给苏埠镇及周边沿河群众带来400 多万元的经济收益,“高峰期只有十几天,现在已经进入高峰期了,我昨晚收购了大约半吨,其他几家有多也有少,从收购量上看,今年的产量基本上没受洪涝灾害影响。”

至于几乎看不出减产的原因,黄承周分析认为,“知了猴”繁殖周期很长,虫卵一般藏于树下沙土中,未长成成虫时处于“休眠期”,而成虫则在大水到来时爬上树,所以根本不怕洪水。也有当地群众告诉记者,“知了猴”毕竟是习水性的生物,洪水淹没了地面时,它们的成虫就会爬上树梢,躲避洪水,洪水退去后的晚上才下来,这时候正是捕捉的好时机。

价格上涨因需求量增大

“在苏埠收购‘知了猴’,我是最早干的。六七年前,山东一位姓董的商人来找我,我学会捕捉方法带头示范,然后带动沿河群众参与进来,受益的人很多。”黄承周对记者说。

据其介绍,经过这几年的口口相传,七月逮“知了猴”已经成了当地群众一件经济增收大事,不仅是苏埠镇,淠河上下游各乡镇沿岸群众也加入到捕捉“知了猴”的队伍中,每晚也有很多人来苏埠镇出售捕获成果,对苏埠镇的产量也是一种额外补充。

记者了解到,捉“知了猴”的队伍甚至已经扩展到了几十公里外的史河流域的叶集区,因为那里也拥有沙土地和大叶杨,“知了猴”的产量也不小。“估计仅叶集区、新安镇等地群众每天的捕捉量就达到了四五百斤。”一位收购商说。

不仅产量出现增长,“知了猴”的价格也在节节攀高。至于涨价原因,黄承周认为,一是淠河沙土地滋养的“知了猴”质量好,二是山东那边的需求量增大。

据有关人士分析,目前裕安区苏埠、韩摆渡、独山及西河口等几个沿淠河乡镇和叶集区沿史河一带乡镇,至少有约1000多户共数千名群众参与捕捉“知了猴”,今年一季产值乐观估计将逾千万元,相比往年“更上一层楼”。

虽然深受洪灾影响的上述沿河地区群众捕捉“知了猴”增加了收入,但捕捉“知了猴”会不会给当地生态带来一定程度上的隐忧,目前尚无定论,而且“知了猴”也未实现人工养殖,希望有关部门加以关注和研究。

新安晚报 安徽网记者 窦祖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