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心系艾滋病服刑人员——记淝河监狱传染病监区民警医生谢伟[安徽法制报]

20.10.2014  18:55

日前,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人社厅和省公务员局联合开展了第六届安徽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评选活动,淝河监狱传染病监区民警医生谢伟作为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唯一一名候选人,其个人事迹被推荐上报。

高墙铁网、戒备森严,从外观上看,淝河监狱与其他监狱无二。可是揭开其神秘面纱,这里关押着各类危重症病犯,其中就包括艾滋病犯。

谢伟每天面对的就是这样一群特殊的病患。在这样一个被称作“坐在火山口、守着炸药库”的工作环境中,他一干就是10年。 10年来,他每天与一群传染病犯为伍,随时冒着被感染的风险,用勇气和信念为一个个病犯医身塑心,赢得服刑人员及其亲属的认可。他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2013年被省司法厅授予个人三等功。

与艾滋病犯零距离

2004年12月,我省开始尝试集中收治艾滋病犯,这在全国尚属首次。淝河监狱第二监区作为试点单位,收治之初,毫无经验可循,困难重重。在集中收治第一批艾滋病犯后不到三个月,谢伟经过全省公务员考试的层层选拔,来到了这里。刚走出校门的谢伟怎么也没有想到,他的工作竟然是要面对这样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群体!

在当时“谈艾色变”的环境下,抗拒、恐惧、胆怯,是谢伟真实的情绪。虽然医学临床专业出身,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非常清楚,但心里的芥蒂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消除。“每次查房,恨不能躲得远远的,手都在发抖。 ”谢伟毫不隐讳自己内心的挣扎。

改变来源于监区领导的率先垂范。看着比自己年长的监狱领导不戴口罩、不戴手套,零距离与艾滋病犯接触,谢伟被深深震撼了。时至今日,他仍然记得时任监区长曹斌告诫自己的一句话:“病犯也是人,他们渴望康复、渴望新生,我们的工作就是帮助他们重获健康,同时也反省昔日的错误,向崭新的生活迈进。

然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每天和重症传染病犯接触,职业暴露的风险几乎无处不在。2013年1月28日晚,谢伟就经历了一次和艾滋病魔的擦肩而过。据谢伟回忆,当时的情况非常紧急,一个艾滋病犯人突然出现大出血。容不得谢伟做好万全的防护措施,他便对病人进行抢救。这时,意外发生了,“当时他的出血已经告一段落,我就上前去帮忙检查他的生命体征,突然间,他猛地坐起来,一口血就朝我喷了过来。 ”正全身心投入抢救的谢伟,此时并没有怎么在意,直到把病人转院后,同事才发现除了谢伟的身上,他的眼部也有血点。

谢伟不由一阵紧张,一旦带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在眼内“逗留”,很有可能会流入身体内,后果不堪设想。之后一个多月,谢伟一直在服用抗病毒药物。他心中充满了焦虑和担忧,不敢将实情告诉家人,每天连饭都吃不下。后经复查,危险终于排除,谢伟和所有民警都松了口气。

这样的情况并不鲜见。每当病犯出现生命危险时,谢伟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施救。仅2013年,谢伟负责的医疗组就救治危重病犯30余人,抢救12人次。

成长路上温暖同行

因为是淝河监狱通过公务员招考录取的首批大学生,谢伟常常被其后招录进来的新民警们亲切地称为“大师兄”,以示对他的敬意。这位大师兄其实还很年轻,他今年只有34岁,身上散发着青年人的朝气与活力。不过,在二监区,他的确算是“老资格”,10年的工作经历已把他锻炼得技术精湛、处变不惊。

对于自己的成长,谢伟说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感恩”。老前辈手把手的教导、温和的鼓励方式,同事之间的互帮互助,这些温暖的关爱激励着他前行。这些年来,谢伟一直在积极探索艾滋病犯管理方法。他一方面利用所学知识为艾滋病犯及其他传染病犯解除病痛,另一方面通过开展一系列讲座消除病犯的恐艾心理。通过在工作过程中的积极思考和总结,谢伟不但提升了自己的工作技能,更为监区的医疗和监管水平的提高贡献了自己的力量。2007年,谢伟创作的《艾滋病犯集中管理收治面临的的困难及对策》在华东地区第九届监管医学会议研讨论文评比中荣获三等奖,为我省艾滋病犯集中收治工作积累了经验。目前,第二监区累计收治艾滋病犯200多人,从未发生过重大违规违纪事件,更无“四防”事故及狱内案件发生,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

曾经的学徒如今也有了徒弟。1988年出生的吴先就是徒弟之一,这个比谢伟小8岁的大男孩近来愈发感受到谢伟的“大方”,“他不仅把他多年总结的工作笔记拿出来和我分享,每次查房、值班,他也会叫上我,把监区和病犯的特殊性告诉我,可以说是倾囊相授。”工作时,认真负责;私下里,谢伟则卸去紧绷的情绪,带动大家享受乐趣。为此,他组建了一个羽毛球兴趣小组,工作太累,就约三两个同事一道,在挥洒汗水中重新拾起对工作的热爱。

感染病监区监区长袁征介绍,该监区收获过多个荣誉,荣誉的获得,与做好“传、帮、带”密不可分。成立以来,感染病监区在队伍建设中,就要求师傅带德、带才、带研,徒弟要学为人、学为警、学业务。目前监区共有23位民警, 80、 90后民警占去绝大多数,谢伟就是年轻民警中的榜样,无论是业务素质,还是管教水平,都值得年轻民警学习。

在得失中坚守梦想

在工作中,收获成就感的谢伟,却因为太忙碌,在2013年遭遇了一次人生打击,他痛失了一次做爸爸的资格。 2013年,家里的新房装修,善解人意的妻子为了减轻谢伟的负担,虽然有孕在身,却仍然将家里装修的事情大多承担了下来,一遍又一遍地跑建材市场、家居商场。然而,她没有想到,或许正是这份分担,给她和谢伟带来了灾难。

2013年5月,在一次孕期体检后,谢伟和妻子被告知胎儿的心脏先天发育异常,很可能和装修污染有关。作为医生的谢伟很清楚这意味着什么,但他不甘心,先后向省内外多位专家咨询,可得到的都是同样一个建议:尽快终止妊娠!而这,距离他成为一个父亲只剩4个月。那段时间谢伟很沉默,每天一闭上眼就会浮现孩子的小手小脚,而看到妻子默默流泪,更让他的心里充满愧疚。监区领导建议他调休几天陪陪家人,但是考虑到当时监区警力紧张,危重病犯人数居高不下,谢伟陪着妻子做完引产手术第二天,便回到监区上班。

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谢伟思考了很多:人生何其短暂,每天脚步匆忙,到底在追寻什么?在得与失之间,又该如何看待人生的千回百转?

后来,谢伟想明白了:“既然选择了监狱人民警察这个职业,就要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维护监区监管改造秩序,做好病犯医疗救治工作。”这就是自己的梦想,这就是支撑自己一路走来的信念。谢伟说了,今后他仍会一如既往地坚守这块特殊的阵地,用青春的激情唱响监狱人民警察之歌。不过,他的心里也有一点小小的期待,那就是人们可以用更加包容的心态看待他们这个职业,他们的付出能够得到更多人理解。尤仁祥  本报记者 周莹莹

稿件来源:2014年10月17日安徽法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