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阳县义门镇农民吃水不再难
涡阳县义门镇小辛社区农民邓书金是个勤快人。 12月15日一大早,邓老汉就打开水龙头,烧水做饭。 “还是自来水好,用起来方便还好喝。”邓老汉一边接水一边感叹。今年7月,作为涡阳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其中一项的义门小辛水厂建成投入使用,解决了包括小辛社区在内的两个村6510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在水厂没有投入使用前,邓书金和邻居们不得不吃压井水。“压井水不好吃,水垢还大。没办法,村民只好把井打深一些。最早打8米深的井,后来打30米深的井,可水还是不好吃。 ”邓书金告诉记者。
2013年,距离小辛社区5里路的义门镇南窑水厂建成使用,包括邓书金在内的不少村民,开始用三轮车带上大塑料桶,到南窑水厂拉水吃。 “拉水吃太不方便,我家有8口人,每天光拉水就要跑好几趟,还不敢放开用,烧水做饭用拉来的自来水,洗脸洗衣服什么的还用压井水。 ”
一条涡河,是义门镇小辛社区和真源社区的天然分界线。小辛社区在河南、真源社区在河北。真源社区就坐落在义门集镇上。 75岁的邓书增老人,在这个小镇上,生活了一辈子。
提起吃水经历,邓书增老人感慨万千。他说,他家吃水经历了好几个阶段。先是吃涡河水,“上世纪70年代以前,我们这一带都是直接吃涡河水。 ”后来由于涡河污染,改吃压井水。再后来是吃自来水,“上世纪80年代,义门建了一个小型水厂,镇上居民吃上了自来水”。 2013年后,小水厂管网老化,不能使用,压井水也因为污染不能吃,镇政府只好每天用车给附近居民送水。现在终于吃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引来的自来水。最让邓书增难忘的是吃送来的水的阶段,“那时我专门买了一个大塑料桶,就放在接水点,接满后,再一小桶一小桶往家里拎”。虽然接水点距离邓书增的家不过百米远,但这对一个70多岁的老人来说,仍是重体力活。
2014年,义门镇南窑水厂管网延伸工程开建,当年10月竣工使用,让包括邓书增在内的两个村的8591人受益。“现在可方便了。 ”说着,邓书增打开了家里的水龙头,看着汩汩的清水流进盆里,老人笑了。今年,涡阳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供水工程16处,7月10日,全部建成通水,解决了19.04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亳州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于今年9月底全面完成全年建设任务,共建成水厂61处,解决了99.5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完成投资4.92亿元,约占全省总任务的五分之一。
•背景链接•
我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成效显著
我省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列为民生工程,将其实施情况纳入市、县政府目标考核,层层签订责任状,落实领导责任、部门责任和技术责任。同时,制定《关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管理的若干意见》《安徽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验收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加强工程建设管理,公开招标,出台《安徽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办法》,建立健全用水运行管理机构,设立县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维护专项经费,确保工程良性运行。
截至12月上旬,我省2015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完成投资25.74亿元,建成建设集中供水工程894处,圆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492.67万农村居民和36.8万农村学校师生因此喝上安全卫生的自来水。 “十二五”期间,全省累计解决2151.1万农村居民及171.8万农村学校师生饮水不安全问题,完成投资111.95亿元,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12%,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由2010年的32%增长到目前的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