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农资金重投入更重效益
近年来,我省不断加大涉农财政投入,完善涉农政策措施,着力加强涉农资金监管,努力提升财政涉农资金使用绩效,为推进“三农”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财政保障。本报今起开设专栏,通过记者实地走访调查,深入探讨如何深化改革,运用好、管理好涉农专项资金,最大限度释放财政涉农资金的惠农效应。
财政惠农补贴从少到多,农民日子越来越有盼头
2014年 3月 12日,综补,455.31元;2014年3月15日,粮补,85.78元;2014年9月23日,稻补,75元……5月14日,在肥西县花岗镇舒安社区一组,村民丁长友打开自己的银行存折,向记者细数全家去年以来得到的财政惠农补助情况。账户显示,去年他全家共得到各项财政惠农补助超过1600元。
“存折上有详细的补贴名目、金额和日期,清清楚楚,让人一看就明白。 ”74岁的丁长友见证并感受到了政府惠农政策和财政涉农资金的变化,“农业税从收缴到取消,给农民的财政补贴从少到多,政策越来越好,农民日子越来越有盼头。 ”
省财政厅厅长罗建国说,多年来,省委、省政府一直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实施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惠农资金投入持续大幅增长,有力改善了农业生产环境,提高了农民增收能力,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可持续发展。财政涉农资金持续加大,体现了财政保基本、惠民生、兜底线的导向,体现了公共财政民生优先的基本原则。
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4年,全省财政涉农资金累计投入达4743.5亿元。五年间,全省惠农补贴类资金共计503亿元,占比11%,对农民生产直接投入占比较大,并保持了持续增长。“2010年至2014年这五年涉农资金投入,比上个五年的2450.1亿元翻一番;2014年财政投入涉农资金1218.6亿元,比2010年624.7亿元翻一番。 ”省财政厅副厅长陈军说,全省财政涉农资金近五年年均增长18.2%,比近五年全省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速15.3%,高出2.9个百分点,涉农资金投入呈现总量持续增加,增幅逐步提高的好势头。
顺应农业生产主体变化,投入方式相应改变
5月7日,潜山县王河镇河镇村,连片的土地上,各类农作物葱郁生长。在一间蔬菜大棚内,技术员在进行红豆杉与西红柿、西兰花的套种试验……2007年,种粮大户徐义全流转了周边6个村的4100多亩土地,组织成立洋荡圩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兴建了蔬菜基地、花卉苗木基地、休闲垂钓园等,年产值达到2000多万元。
顺应农业增长方式和农业生产主体的变化,财政惠农资金投入方式相应发生变化。“近年来,财政涉农资金在我们合作社陆续投入1500多万元,兴修各种农业基础设施,帮助合作社成为了农民致富的平台,带动1200多户共计3000多人增收。 ”徐义全说。
“财政资金不是直接给种粮大户或合作社,而是通过各种项目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这些大户、合作社的生产能力,带动一批农民增收致富。 ”潜山县财政局副局长郑茯苓说。
河镇村红旗组的邓李生是洋荡圩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农技师。因为有技术,他的收入比普通农户更高。“每个月工资2000多元,此外还有超产奖,算下来每年能有4万多元的收入。”邓师傅说,农户增收来自多个方面,包括合作社的务工报酬、土地租金收入、销售收入分红等。不仅如此,附近村里的非社员们,在自家农闲时,也可以到合作社打打散工,增加些收入。 “光是散工的劳务支出,合作社去年就支付了180万元。 ”徐义全说。
“从这个山头,到那个山头,这一大片地都是我们承包的。 ”5月8日,在位于铜陵县天门镇高联村的农业示范区内,三泉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兴国介绍着农业示范园情况。
2009年,铜陵市、县财政各拿出500万元,对铜陵县土地流转出的农户每亩补助50元,对土地流转入的农户每亩补助60元,促进土地流转。看到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前景以及政府的政策支持后,2010年4月,原本从事矿产品流通的吴兴国转身投资农业,承包起1万多亩土地,当起了“种粮大户”。
“扣除生产成本和租金,种植大宗农作物的规模经营户每亩赢利约在200元左右。 ”铜陵县农业局常务副局长刘泉洲说,土地流转不仅使农户获得土地流转收入,同时还使收入结构发生可喜变化,农村居民来自一产的收入逐渐减少,二、三产业收入逐渐增加,仅在三泉公司务工的农民人均月工资已达1500元。
惠农资金不但要加大投入,更注重提高效益
眼下正值早稻育秧的关键时期,肥西县官亭镇种粮大户李世保经营的绿野家庭农场一片繁忙景象。5月15日,在位于张祠社区的育秧大棚里,记者看到,一片片绿油油的秧苗长势正旺。一旁的200平方米的厂房里,机械研磨营养土,自动装盘,机械自行撒种,仅仅1分钟,一个育秧硬盘就下了流水线。
“一台机器每天能完成300多亩的水稻播种,工人将秧盘铺进育秧大棚就行了。从播种、撒籽、上水、覆土到铺盘,育秧工厂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操作。”李世保说,工厂化育秧可以降低气候风险,同时节省成本,保障秧苗质量,此育秧工厂连同大棚共投入60万元,财政资金补助了30万元,大大减轻了负担。
提高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去年,我省共获中央财政购机补贴资金13.3亿元,补贴机具14.57万台,受益农户10.44万户,拉动农民投入30.85亿元。截至2014年底,全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9.6%,高出全国8个百分点。
“今年一季度,我省公布了最新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在补贴目录、对象和方法上均作出调整,更好地发挥出了政策引导作用,提高了种粮主体购置积极性,促进了县域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肥西县财政局副局长夏智新说。
记者走访了解到,我省对秸秆粉碎还田机、水稻插秧机和玉米收获机械实行敞开补贴,顺应了农业发展转方式需要。同时,对茶叶加工流水线上符合补贴条件的茶叶加工机具优先补贴,推动了山区特色农产品生产机械化。
此外,我省在补贴方式上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减少行政审批环节。 “仍以农机购置补贴为例,以往要求仅为具有农业户口的农民。今年,我省明确补贴对象为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个人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这意味着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首次被纳入补贴范围。”省财政厅农业处处长孔少林说。
“财政惠农资金,不但要加大投入,更要注重深化改革,转变投入方式,着力提高资金使用综合效益。”罗建国说,今年省委一号文件从优先保证农业农村投入,提高农业补贴政策效能,落实重要农产品价格政策等方面做出重要部署,要求建立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将在部分县市开展农业补贴政策改革试点,实施农业生产重大技术措施推广补助政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