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集团带动水泥全产业链走出国门
“世界水泥看中国,中国水泥看海螺”,这句曾经盛誉海螺的评价,或已不足以涵盖如今的海螺。2014年,海螺水泥,与均有上百年的历史、排行第一、二的国际建材巨头拉法基、豪瑞相比,总销量已分别是拉法基和豪瑞的2倍左右,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水泥单品牌销量第一。2015年5月7日,中国水泥协会公布2015年中国水泥上市公司综合实力排名,海螺水泥位列榜首。
“一带一路”的政策红利,正让越来越多的安徽企业由原先的商品输出向资本输出战略倾斜,利用国际化思维实现国际化运营。海螺集团就是这众多皖企中的“先行军”。近年来,海螺集团主动走出去开辟国际市场,拓展对外投资,其举措和布局与国家战略高度吻合,其高效进展令人瞩目。
产能过剩的水泥行业“走出去”探路
2011年,是海螺集团成立15周年。海螺从安徽开始立足,巩固华东,拓展华南,开发西部,走向全国,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连续多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而彼时,国内水泥市场却不乐观。作为传统资源性产业,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水泥产能严重过剩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的任务繁重。要想继续保持海螺多年来的高速发展,必须“走出去”,在国外站稳脚跟,占领市场。
通过长期的国内发展实践,海螺在水泥项目设计、装备成套及制造、工程建设管理以及水泥项目运营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再加上雄厚的资金实力和较为完善的人才储备梯队建设,海螺“走出去”的最好时机已经到来。
印尼南加海螺日产32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
从2011年海螺在印尼南加建立第一个“根据地”起,4年的时间里,从南加到马诺斯,从印尼到缅甸,从缅甸到老挝、柬埔寨,海螺在东南亚快速完成了市场布局。2014年底,作为中国水泥“走出去”的第一个实体项目,海螺印尼南加项目建成投产,首包水泥下线。目前,印尼南加海螺第二条生产线、西巴项目首条生产线、孔雀港粉磨站项目已经开工,南苏马诺斯、巴鲁、北苏等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在缅甸,海螺水泥在曼德勒与其工业部合作的皎施日产5000吨生产线项目已经开工,巴安等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在老挝、柬埔寨,与合作伙伴达成了合作框架协议。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州、乌里扬诺夫斯克州水泥项目正在积极洽谈推进之中。
2015年4月,西巴水泥项目主体工程进入全面施工阶段。
践行“一带一路”再造一个“海外海螺”
当前,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布局正在由构想逐步走向实施。近期,国务院又提出鼓励钢铁、建材等五大产业“走出去”的产业政策,重点支持优势和富余产能跨出国门。众多政策机遇相叠加,为水泥等传统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海螺集团海外工程发展创造出了广阔空间。
“一带一路”涵盖50多个国家,其中发展中国家居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普遍不高,提升空间巨大。尤其是沿线东南亚国家近年来经济发展加快,基建不断升温,水泥需求旺盛,价格高于国内。有数据显示,仅亚太区域未来10年的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即达50万亿人民币,预计可带动水泥年均消费量4000万~5000万吨。识大势、谋全局,海螺率先亮剑,抢滩东南亚,已占得了市场先机,在海外发展跑出了“加速度”。
在“一带一路”战略指引下,海螺集团发挥水泥行业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以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带着资金和技术到海外投资发展水泥项目,在投资建设水泥项目的同时,充分发挥工艺技术、设备成套、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带动中国和我省大型装备出口、设备成套、工程总包、产品和劳务输出等相关业务在海外的拓展,输出优质产品、先进技术和先进装备,推动我国水泥工业资源的全球化配置。截至目前,海螺已完成境外投资约2.45亿美元,在东南亚的水泥生产线、余热发电、燃煤发电等总包项目合同总金额4.8亿美元,海螺集团再造一个“海外海螺”初显端倪。
从传统行业到节能环保产业
参观过铜陵海螺的人,几乎都对垃圾处理厂六楼的咖啡吧印象深刻。这个咖啡吧其实就是垃圾处理厂的控制中心。一墙之隔就是垃圾存放场,透过玻璃墙,操作人员可以一边悠闲地喝着咖啡,一边操作“大铁爪”将垃圾投送到焚烧炉的填料口,操作间里闻不到一丝异味。利用水泥窑的高温焚烧环境,垃圾被“吃干榨尽”,焚烧后的废渣将成为制造水泥的原料。在这里,城市生活垃圾真正变废为宝。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工业废物和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把节能环保产业打造成新兴的支柱产业。“今天的水泥行业已经不是‘两高一资’的传统行业,已经转变为一个节能环保产业。不但生产了大量的水泥产品,解决了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用建筑的需求,节约了木材等原材料,而且大量消纳了工业废渣,改善了环保,实现了资源综合利用,水泥行业的作用将不可替代。”海螺集团董事长郭文叁表示。
据介绍,海螺已先后在安徽、贵州、云南、湖南、重庆、四川、甘肃、广西、广东等9个省市推广使用了19个水泥窑协同处理垃圾项目。日处理生活垃圾4600吨,年处理150万吨生活垃圾,有效解决了当地的垃圾处理难题,保护了生态环境,形成了示范效应。此外,还在国内外推广了210余套热发电机组,装机规模达到2376兆瓦。海螺发挥大企业示范带动作用,通过余热发电、垃圾处理等节能环保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打量消耗工业废渣,实现资源综合利用,推动了水泥行业向节能环保产业转变。
社会责任是企业的“金字招牌”
技改后的缅甸皎施工厂日产400吨生产线现场环境焕然一新,运营质量大幅提高,改变了当地民众对水泥厂污染环境的看法。
海螺在缅甸的皎施项目工厂,位于缅甸曼德勒省皎施县,距离皎施县城约10公里,距缅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约70公里。与此工厂相近约数公里的地方,仍有一座缅甸另外一家国有水泥工厂正在生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二座工厂的大烟囱上空,海螺这边空气清新,那边则浓烟滚滚。“海螺工厂仅用四个月完成了6项大技改、144项小技改。”缅甸海螺水泥总经理李鑫说,“我们吃过外国对我们技术封锁的苦,吃过以次充好的亏,所以绝不能不做某些所谓先进国家那种以邻为壑,将污染企业引入他国的做法。我们的企业走出去代表的是国家形象,要承担的是社会责任。”
国情不同、语言不同,文化不同,管理不同,技术标准不同,简单复制在中国国内的企业文化和工作方式完全行不通。面对全新的考验,李鑫说,围绕“尊重、互信、包容、互通”八字工作方针,海螺在缅甸的发展不是简单的国内落后产能转移,而是输出海螺最新的装备与技术、做环保型企业,同时参与当地的文化教育建设与慈善事业,履行海螺的社会责任。
在缅甸,海螺捐资为当地修桥、修路,建学校、寺庙,在去年泼水节当天还为村里的老人发放了善款,赢得了当地居民的拥护和支持。在印尼,海螺人积极主动参与当地开斋节、圣诞节等庆祝活动,并向教堂、周边社区民众赠送生活用品,树立了中国企业的良好形象。印尼TABLALONG县县长曾说:“我非常支持海螺,海螺是个很好的企业,他们招收当地人在海螺工作解决了印尼人的就业困难。我支持海螺在印尼发展,也欢迎其他中国企业来印尼投资”。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