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试点 缓解城市内涝
安徽广播网11月22日讯 (记者:徐军) 近年来,一方面暴雨不断考验着城市排水,内涝成为城市之痛,另一方面城市缺水现象普遍。记者11月21号从省住建厅了解到,为破解这一矛盾,我省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让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蓄水,需要用水时又可以放水。
相信很多合肥市民依然对今年7月27号合肥的特大暴雨记忆犹新,短短一个小时,合肥东部和北部城区很多地方成为一片汪洋。合肥排水办综合科科长李传明回忆说:“这一个小时降雨量,新站区达到96.5毫米,瑶海站点达到83.6毫米,是合肥市1954年以来最大的降雨量。”
与此同时,合肥市每年都需要外购水资源。合肥市节水办公室主任汪捍东:“水资源比较缺乏,缺口比较大,董铺和大房郢本身的水量是不够的,必须从上游来调剂,每年有将近70%要到淠史杭工程调水,要花钱买”。
从今年起,我省将在全省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突破传统的“以排为主”的城市雨水管理理念,构建可持续、健康的水循环系统,实现有效缓解城市内涝与节约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多重目标。省住建厅城市建设处处长蔡新立说:“今后城市对雨水的吸附可以和海绵一样。既可以吸,又可以放,通过自然渗透、调蓄,利用一些吸水性的地面、绿地有效缓解城市的内涝,充分利用这些雨水资源,用作绿化、浇灌、包括冲厕都可以”。
省住建厅要求各地在各类建设项目中严格落实对水资源的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通过渗、蓄、净、用、排等多种生态技术,构建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我省北部的缺水地区要优先利用透水砖铺设、下沉式绿地等措施,补充地下水,削减地面雨水水流;其它地区要优先利用湿塘、雨水湿地、蓄水池等措施,调蓄、净化雨水,削减雨水径流峰值。蔡新立:“各类小区、城市绿地、广场、道路、水系等等一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们要全部采用低影响开发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