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试点生态直补 保护生态农民不吃亏
22.05.2014 15:31
本文来源: 林业厅
为探索海南省生态核心区森林资源保护工作的新思路,三亚、东方、昌江、白沙和保亭等5个市县实施生态直补试点,探索解决生态保护与生产发展矛盾的办法。
生态直补让农民直接受益
五指山素有“海南肺叶”美称,全市有101万亩天然林,森林覆盖率高达83%。为保护好珍贵的天然林资源、保护好五指山的生态环境,五指山市人民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但“九山半水半田”的现状,制约了五指山市农村的经济发展。
群众保住了青山绿水,守着金山银山,却过着穷日子。五指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群众诉求,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今年决定实施生态效益补偿直补农民,目前拟投入的2000万元预算已经市人大审议通过。此举意味着6万农业人口今年有望领到实实在在的现金大礼包。
自2010年开始,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实施森林生态效益直接补偿制度,4年累计拨付森林生态效益直接补偿资金已达7649万元,实现农民直接增收每年每人约210元。
不久前,保亭县召开的有关会议审议通过《保亭县关于提高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促进农民增收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全县农村户籍人口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每人每年直补300元。
《决定》补偿标准:2014年,按全县农村户籍人口系数每人每年直补300元。2015年~2016年,根据全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的增量,每年依2014年补偿标准为基数,按50%的增速逐年调高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标准,争取到2016年实现全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直补农民翻一番的目标。
“我家今年增加900元直接补偿收入,看好山守好树,日子越过越好。”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新政镇石让村的陈进全,高兴地对记者说。
石让村不在生态保护核心区 ,目前,像陈进全一样享受直补提高的保亭非核心区农民,约有1.3万户、4.2万人。
亟须提高补偿标准
五指山市林业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五指山大部分的天然林划分为生态公益林后,禁止商业性采伐,林权所有者得不到应有的补偿。虽然从2005年起国家和海南省已先后开始对五指山市重点公益林进行补偿,但标准低,每年每亩只有20元,仅能发放生态公益林专职护林员、管理人员工资和一些抚育管理经费,远远解决不了山区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发展问题。
近年来,海南省不断提高生态公益林补助标准,但总体来说,与生态公益林地所创造的巨额生态价值相比,生态补偿额度明显过低,生态补偿机制亟须完善。
海南省生态公益林管理中心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海南省的生态补偿现阶段主要就是生态公益林补偿,目前海南省公益林面积为1345万亩,按每亩每年20元的标准,一年的补助额为2.69亿元,这笔钱只能算是管护性的补偿,也就是说只够用来聘请护林员、防火、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开支,根本无法弥补公益林所在地区因生态保护而造成的经济发展滞后等损失。
特别是作为生态核心区的中部山区,人民生产生活水平与沿海地区的差距呈扩大趋势,民生问题越来越突出,不利于生态环境的长久维持和发展。
来自海南中部山区的基层全国人大代表林美娟说,当地农民为保护青山,放弃“靠山吃山”,每年每人只能领到300元生态保护补偿,依靠种养殖,年均收入仅有4000元,“守着青山过穷日子。标准太低,影响大家保护生态的积极性。”
为更好地保护海南的生态环境,海南代表团建议,国家加大对海南生态保护的补偿力度,希望国家在“突出重点、分类处理”的原则下,适当扩大对海南生态保护补偿的转移支付范围,逐步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将松涛水库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范围,增加对海南省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转移支付。(记者 陈祖洪 见习记者 周海燕)
本文来源: 林业厅
22.05.2014 15:31
故
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