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稳增长政策跟踪审计

01.06.2016  06:06

从2014年第四季度开始,全国审计机关在审计署的统一部署下,开展了“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政策跟踪审计”。这项工作是新时期审计机关开展的一项全新的审计课题,许多审计细节都与传统的审计项目有所区别。结合一年来的审计工作实践,笔者谈谈稳增长政策跟踪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稳增长政策跟踪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不够完善,依据不足。稳增长政策跟踪审计,是一种全新的审计监督模式,尚处在起步摸索阶段,现阶段缺乏关于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法律、法规和相关规范,造成审计依据不足。特别是在一些共性的问题上,没有统一的标准,实施标准不一,弹性过大,审计人员难以对被审计事项作出判断和评价。

(二)审计内容不太清晰。稳增长政策跟踪审计涉及19个方面、63项政策措施以及安徽省委、省政府出台的相关措施的落实情况,但是有多少是需要市、县级政府落实的还不是很清晰。从一年来的实践看,县级政府承担的相关任务缺乏来自上级部门的、权威性比较高的任务分解目标,致使审计人员对项目对象的把握还比较模糊,主要还不得不以各个职能部门自报为主。

(三)复合性“一线”审计专业人才缺乏。近年来,面对“审计全履盖”要求,各级审计机关的审计人员相对于日益增加的审计需求明显不足,而跟踪审计的出现,需要审计的内容更加丰富,要求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素质更高,既要具有财务、经济、工程造价、法律等多专业知识,还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更要具有掌控全局的宏观政策意识。然而,目前能够胜任这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审计人才较为缺乏。

(四)审计定位不够准确,加大了审计风险。通过跟踪审计,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审计建议,促进被审计单位纠正和改进工作,是审计监督的职责。但有的被审计单位却把审计结果当作“保险证”或者“无事符”,审计人员可能无意识地充当了他们的“保护伞”。如果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不能很好地把握“什么可以做什么可以不做,什么可以评价什么不可以评价”,很难有效地“免疫系统”功能。

(四)没有统一的政策执行评价体系。稳增长跟踪审计要回答的问题是宏观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的好坏程度,这更近似于绩效审计,但目前对很多政策的执行情况缺少明确稳定的评估评价标准,致使审计监督权威性的发挥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二、今后做好稳增长政策跟踪审计的对策及建议

(一)制定稳增长政策跟踪审计具体实施细则、操作规范。对稳增长政策跟踪审计的原则、重点、内容、程序、审计组织形式、审计结果运用等方面作出具体的规定,建立起审计质量控制体系,规范政策执行跟踪审计的程序和行为。

(二)对审计内容要总体把握、抓住重点。对政策目标进行详细的分解,明确各级政府应承担的目标,针对本级政府的工作任务确定审计重点,统筹调配审计人员,提高审计的针对性和效率。

(三)充实审计力量,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跟踪审计涉及的审计事项复杂、专业性强,要在人员编制、配备上充分考虑审计工作的实际需要,采取多种途径,有效整合各种可利用的审计人材资源,充实审计力量,必要时可以选拔外聘人员,鼓励跟踪审计人员学习新技术、新方法,通过审计技术培训来不断提高跟踪审计人员的知识技能。

(四)准确把握跟踪审计监督定位。宪法和审计法都明确规定了审计机关的审计监督职能及审计独立性原则。跟踪审计人员应把握好审计监督者的角色定位,秉承独立审计原则,依法独立开展审计监督,不能介入管理者的职责范围,始终做到“到位”而“不越位”。这样也可以避免审计过程中发生不必要的矛盾与纠纷,更好地与被审计单位建立一种良好沟通关系。

(五)充分发挥多方作用,共同做好审计评价。根据需要适时聘请社会中介机构参与跟踪审计,对一些专业性较强的项目可以建立专家人才库,聘请一些行业专家参与审计,共同开展跟踪审计工作。充分利用有关部门工作结果。一项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往往涉及多部门、多领域的协调配合,因此,政策跟踪审计必须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以确保跟踪审计的公正性和有效性,也可以防止审计意见的失当和偏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