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审计监督“全覆盖”的途径
实行审计监督制度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审计监督就显得越发重要。为适应经济新常态发展,李克强总理提出“凡使用财政资金的单位和项目”都要接受审计监督,努力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同时刘家义审计长也对审计监督“全覆盖”工作做了详细地阐述,指出审计监督全覆盖一定要有深度,不能走马观花,不能一味追求数量,要高质量的对每一个项目进行审深审透;一定要有重点,不是所有领域、所有项目都要平均用力,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工作中心,全面准确把握相关领域的总体情况,确定审计的重点领域、关注的重点问题;一定要有步骤,不是一步到位、大干快上,走大跃进、跳跃式路子,要统筹部署,有计划推进,确保实现对“重点对象每年审计一次、其他对象五年至少审计一次”工作目标;一定要有成效,在做到审计覆盖面“广”的同时,力争反映情况“准”、查处问题“深”、原因分析“透”、措施建议“实”。
如何将审计监督“全覆盖”目标落实到日常审计工作中、具体到每个项目里,笔者认为应从“审计覆盖范围、项目组织方式、审计资源整合、审计技术创新、审计成果挖掘”五个方面着手,不断推进审计监督工作做深做实。
一、精选审计对象、突出重点领域是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的前提。正如刘家义审计长所要求的,审计“全覆盖”应是有选择、有重点的“全覆盖”,它不是盲目的贪大求全,而是有明确的审计目标、有重点的审计对象,不能平均用力。如今年可以审公安系统、明年再审教育系统。但不论怎样,都必须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围绕人民的期盼要求,确定审计的重点和方向。而具体到每一个审计项目计划安排上,可以采用将部门预算执行情况与任期、任中经济责任审计以及专项审计调查等方式相结合的形式,有计划、有重点地安排对某一系统的审计。如某县级审计局2014年通过开展对该县公安局长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公安局暨交警队2013年度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负责人任中经济责任审计,有效实现了对该县公安系统审计监督全覆盖,摸清了情况、核实了家底,确保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
二、破除股室局限,实行大兵团作战是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的组织保障。在县级审计机关人少事多的矛盾当中,通常一个局也就十几号人,去除行政工作的,专门审计人员就显得拙荆见肘了。因此破除股室间分工局限,抽调多股人员组成审计组实行大兵团作战就显得尤为重要。此外,为有效整合审计资源,还可将财政资金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部门预算执行与局长任中、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以及经济责任审计中的镇长、书记审计相结合,实施同步审计。
三、整合审计资源是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最有效形式。作为审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在单位内部管理和社会财务审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与国家审计一直都是各司其职,偶有交集。但笔者认为要实现审计监督的“全覆盖”,必须有效利用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扩充审计力量,为国家审计力量不足问题破冰。
在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中,可以借助内审力量,通过对系统内审人员座谈、研讨等方式,摸清被审计单位乃至某一具体部门的家底。在投资审计领域,可以利用社会审计资源,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采取公开招标,择优选择质量高、信誉好的社会中介机构参与政府投资审计工作。同时,政府审计机关应制定中介机构入库及日常管理办法,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督管理,保障社会审计质量。
四、审计技术方法创新是审计监督“全覆盖”的强有力抓手。在审计实施中,不乏遇见被审计单位不配合、故意隐蔽问题、避重就轻等现象,这些都制约着审计成果,影响监督“全覆盖”的效果。如何破解这一审计难题,笔者认为最基本、最重要的就是审计技术方法的创新。这就需要我们从审计工作的一开始,努力培养一批有素质、肯钻研审计技术的人才队伍。
利用高科技定位查数据、借助信访群众意见发现问题…一个个成功的审计方法的背后,都是审计人才的支撑和培养的结果。所以培养一支“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审计队伍至关重要。我们一定要在审计实践中对他们进行党性教育、廉政教育、业务培训、考试检验和技术比拼。从每一个细节加强对他们锻造和培养。
五、善于总结、挖掘审计成果是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有效途径。在开展某一领域“全覆盖”审计的基础上,找出审计反映的共性问题,积极寻求解决方法,形成审计简报,向当地党委政府“一把手”汇报,为领导在某一领域制定政策提供决策依据,这样也就充分发挥了审计监督的职能作用。如某县级审计局2014年在先后开展的校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部分高中财务财政收支及绩效审计和学校债务审计后,将审计发现的教育资金管理使用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以审计简报的形式向地方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汇报,并最终予以实施。从而为当地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审计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