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少年寒夜栖身寿春路桥下 只想"被家人关心"

11.12.2015  19:02

  ○流浪男孩被带到社区安置

  志愿者张三虎在爱心行动中意外发现,寿春路桥下蜗居了一个流浪少年。几经询问,张三虎得知该名流浪少年叫小宝,离家原因是不喜欢念寄宿学校。辗转联系上小宝的姑姑,张三虎却发现小宝父母早已离异,两人外出打工后鲜有过问小宝成长。小宝此次离家并非首次,从11岁开始就反复试图用离家的方式来引起关注,可惜效果甚微。

  流浪少年深冬“蜗居”寿春路桥下

  张三虎是合肥市内爱相随公益机构的志愿者,每天扫街寻找流浪者并进行救助是他主要的志愿工作。12月初,张三虎与其他志愿者在扫街过程中,意外在寿春路桥下发现一名流浪少年。“桥下一直是流浪人员的主要栖身地,我们找到他时,他已经在桥下住了一个多星期。”据张三虎回忆,刚发现这名流浪儿童时,他身穿黑色单衣外套和磨出破洞的牛仔裤,整个人蜷缩在旧棉被中,气温虽低但浑身弥漫着异味。

  “以前流浪者救助主要是老人或残疾人,所以一开始我们以为他是找不到家的智障儿童。”看见张三虎等志愿者的来到,这名流浪少年非常抵触。“无论我们说什么,他都不愿意跟我们走。但从他的反应看来,他不是智障,是正常孩子。”无论张三虎怎么劝说,流浪少年依然一动不动。

  第一次失败后,张三虎并未放弃。“前前后后去了三次,第三次,他终于半信半疑地跟我走了。”虽然不愿意与张三虎有过多的交流,但流浪少年还是把自己的小名告诉了张三虎。“小名叫小宝,十四岁,出来已经快两个月了。”在跟随志愿者回家的路上,张三虎发现一个细节:小宝并不与人亲热,好动顽皮。

  流浪多日险些变成“不良少年”

  把小宝带回家,给他洗个热水澡,换上一身干净的衣服,十四岁的孩子脸上又露出了这个年纪特有的纯真笑脸。出于工作的敏感,张三虎并未着急询问事情的来龙去脉。“我就把他当成远房亲戚的孩子,给他做饭跟他聊天。”不仅如此,张三虎还带着小宝参与机构组织的慈善活动。“他喜欢热闹,喜欢穿上志愿者马甲和我们在一起。”

  一次帮扶敬老院的慈善活动后,小宝突然主动和张三虎说起这段离家的日子。十四岁的他,在肥东一所寄宿学校上学。10月份与班主任起了冲突,小宝便翻墙从学校跑了出来,“不喜欢寄宿学校,在外面晃荡更好玩。”

  不懂事的小孩在外流浪,靠什么度日?小宝告诉张三虎,寿春路桥下住了不少流浪人员,白天睡觉晚上“活动”。“每次他们回来都会带一些吃的,偶尔也会分给我。他们也叫我跟着一起‘活动’,但我没同意。”虽然年纪不大,但小宝心里非常清楚:一些流浪人员的食物是靠小偷小摸来的。然而五彩斑斓的社会对于小宝来说,诱惑很多。流浪的日子里,他也认识了一些社会小青年,“他们做什么,我就跟着后面学。”

  一起吃住的日子,小宝对张三虎放松了警惕,但他始终不愿意告诉张三虎自己家长的联系方式。

  渴望被关心曾数次离家出走

  你不说我不问,一切僵局因为“上学”这个话题被打破。在与张三虎同住的日子里,小宝多次提及自己想上学但不想回到原来那个寄宿学校。“老师对我不好,有时候还会打我骂我。”在小宝的言语中,“爸爸妈妈”成为稀有物。“他们都出去打工了,我一个人跟着姑妈生活。姑妈忙家务,没时间管我。”

  几经询问,小宝将父亲的电话给了张三虎。本想着找到了家人可将小宝送回家,但小宝父亲不温不火的语气让张三虎颇感意外。“他说他在外打工比较忙,没时间返乡,会让姑姑来接小宝回家。”更让张三虎不解的是,对于孩子离家多日,这名父亲言语中并没有任何紧张感。

  12月10日,小宝的姑姑从肥东来接他回家,但小宝拒绝跟随姑姑回家。在与姑姑的交流中,张三虎得知小宝父母离异多年,各自在外打工。“姑姑自己有家庭有孩子,忙不过来才把小宝送到寄宿学校。”除此之外,此次离家已经不是小宝第一次离家出走,却是离家流浪时间最长的一次。按照常例,张三虎会将流浪儿童交付到亲人手中,可小宝的姑姑非常确定回应:“他下次还会跑的。”这句话让张三虎坚持考虑小宝的意见,“小宝说自己是六年级,而他姑姑却说他上初一,这样的情况我不敢强行让他回家。”

  截至发稿时,张三虎依然将小宝带在身边。他打算征求小宝家人同意后,在合肥为其寻找一所走读学校。

  心理学家:

  关爱缺失引发“情感饥饿”

  20世纪世界著名教育家蒙特梭利在她的名作《有吸收力的心理》中指出,对于儿童来说最好的环境就是父母本身。从离家出走的小宝身上,不难看出多数农村留守儿童所患的“情感缺乏症”。安徽心理健康网心理专家江俊认为:农村留守儿童是一群“情感饥饿”的孩子,情感的缺失会使他们在人格发展上出现很大的扭曲和变形。

  “留守儿童由于在情感上缺少健全的关爱和沟通的环节,容易产生心理障碍。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怀,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的支持,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及时的引导、纠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江俊看来,小宝离家出走的目的主要是希望能引起至亲的关注,然而至亲的冷漠回应使之产生了逆反心理。“解决此类心理问题,需要家长、学校和社会等各方面力量的参与。家长要经常以各种方式和孩子沟通,如电话、信件、网络等。学校应让留守儿童多参加集体活动,老师要多与学生家长和监护人沟通,一旦发现孩子出现心理问题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对话:

  记者:你第一次离家出走是什么时候?

  小宝:11岁,在外面待了一天多时间。后来,肚子饿得受不了了,自己就回家了。

  记者:爸爸妈妈经常给你打电话么?

  小宝:他们都在外面打工,很少回来。上一次爸爸给我打电话,是在今年四五月份。

  记者:在寄宿学校上学,多长时间回一次家?

  小宝:他们(父母)过年也不回来,我住在姑姑家。学校放假时间长,我就回去。

  记者:这么长时间没见爸爸妈妈,想他们么?

  小宝:不太想,他们都不回来看我。

  记者: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小宝:不想念寄宿学校,想读走读学校,这样晚上就可以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