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核心价值观】洪波:一朵香飘汉藏两地的“格桑花”

02.07.2015  19:05

              “‘格桑花’的人是好人!是来帮我们孩子读书的!”甘南藏族自治州郎木寺村民阿拉说,“格桑花教育救助会理事长洪波在我心中是一个佛爷的形象,她不想她自己,她心里想的都是贫困的孩子。

            今年43岁的洪波,家住合肥,是我校一附院的员工,由她创办的“青海格桑花教育救助会”是在青海省民政厅注册、由青海省教育厅主管的非营利性民间公益组织,前身是格桑花西部助学网。自2005年开始在西部开展助学以来,洪波带领格桑花志愿者们共为西部少年儿童教育募集各类物资和资金8000余万元,使20多万名青少年得到帮助。洪波的善行感动了中国,更感动了安徽7000多万乡亲父老。2007年11月,她被推荐并入围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候选人之一。2013年11月,洪波被安徽省文明办评为“平凡人·中国梦”2013十大人物。2014年2月被中央文明办评为“助人为乐中国好人”。

立誓:竭尽所能帮扶西部失学孩子

              洪波开始做公益助学缘起于她的一次西部旅行。2004年春,洪波在甘南藏族自治州旅游时遇到一对衣衫破烂、年纪只有七八岁的小姐妹卓玛草和拉毛草。当她们见到洪波时,拿出两根虫草害羞地问:“阿姨,刚采到的虫草要不要?”原来,女孩们的爸爸去世了,妈妈靠给别人放牧、洗衣服艰辛地供养两个女儿上学,小姐妹放学以后,只得去挖虫草攒学费。身为人母的洪波被女孩的不幸遭遇深深地震憾了,她当即决定捐助两个孩子的学费,每年几百元一直到高中毕业。卓玛草姐妹俩高兴得哭了,她们拉着洪波跳起舞。拉毛草小姐妹又可以上学了,可洪波却喜中藏忧:“还有许多个卓玛草和拉毛草翘首以盼,谁来帮他们?

            从此,洪波开始把自己的心血倾注在青藏高原三江源地区那些孩子身上。她在爱人的支持下,深入西部高原进行实地调查。在此后的几年时间里,她的足迹踏遍西藏、青海、甘肃、四川……

            正是在2004年这次调查中,洪波结识了来自上海的刘袆,她们一拍即合,立下誓言要为高原上的孩子们读上书而竭尽所能。2004年底,洪波和刘祎发动身边的朋友为拉萨德吉孤儿院的60个孩子捐了1万元钱和很多棉衣。随后,两人又有了新的目标,寻找100个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孩子,资助他们直到读完初中。在短短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洪波和刘祎已经陆续为70个孩子找到了捐助人。

建网:让点滴爱心汇成博爱洪流

            随着公益救助活动面的扩大,洪波日渐感到力不从心,烦琐的联系不仅严重分散工作精力,每月的长途话费更使她囊中羞涩。“不如做个网站,把孩子的信息在网上公布,网友在网上认捐,捐助过程更加透明公正。”洪波求助于懂得网络技术的专业人士,大连小伙子于峰主动承担起建网站的义务。2005年2月19日,洪波的网站正式开通,网站取名为“格桑花西部助学网”。此后,洪波每天下班后在格桑花西部助学网上与加盟分布在全国各地的义工和网友联系助学事宜。

            2005年11月4日,网站运行9个月之后的一天晚上,洪波接到青海省称多县民族一中智明龙珠校长打来的紧急求援电话:“我们这里从10月15日开始下大雪,到11月4日还没停。雪灾把储存的燃料消耗完了,零下20多度孩子们冻得没办法上课只好放假,可家中也没有燃料取暖,孩子们快冻得不行了,救救他们吧,我给您磕头了!”20多分钟后,网上传来一张称多县民族一中一位老师冒着生命危险到牧区拍的雪灾中几个孩子仅着单衣的图片。洪波的心一下揪紧了,片刻之后,一封《给大雪中的孩子一点温暖吧!》的紧急求助信上了网,洪波写道:“有了您的爱,孩子们的手就不会冻僵了,他可以写字,可以喝上热水,他们就会在滴水成冰的恶劣天气里点燃对生命的希望……”随后,洪波自己首先捐了1000元。短短一个多星期,格桑花西部助学网就募集了3万元善款和大量棉衣。洪波把钱换成了50多吨煤和5吨炒面,找了4辆大卡车,由西宁的义工张亚莉运往灾区。押运这批货到实地去发放,天寒地冻在冰雪路面翻山越岭非常危险,但张亚莉冒着零下30多度的严寒,走了2天2夜,终于赶到称多县,把救灾物资发到孩子手中。

            2009年7月,青海格桑花教育救助会正式成立(以下简称格桑花)。涓涓细流可以流淌成浩翰大海,点滴爱心可以汇聚成博爱洪流。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地震后,格桑花第一时间行动起来参与救灾。震后30分钟,洪波召集管理层开会决定由由她带领一队志愿者赶赴救灾第一线,而另一队志愿者留在东部,24小时值班,通过网络募集救灾物资和资金。当日上午10时,“格桑花西部助学网”便发出了玉树灾区募捐的倡议,开通网站捐款通道,2分钟后,第一笔捐款汇至。地震当天,网站就收到全国各地227笔捐款。第二天,洪波从合肥奔赴西宁,把救灾物资等送到灾区一线。当时情况紧急,通信信号不稳定,无法联系上玉树孤儿院的负责人。等格桑花志愿者们一到玉树孤儿院的大门口,孤儿院的人都哭了,院长德勒边哭边说:“虽然我接不到你的电话,但我知道‘格桑花’的人一定是在前来救我们的路上。”格桑花是最早抵达灾区的民间组织之一,在抗震初期,这些药品、食品、帐篷和毛毯无疑是雪中送炭。

            除了一对一结对助学外,格桑花还通过包括捐建学校、教室、图书馆、燃料、运动用品等项目,医疗救助、教师培训、拓展等活动支持西部教育。随着国家教育政策的不断完善,格桑花也在不断成长,从起初的帮助孩子上学、建学校,解决了孩子们穿暖、吃饱、不冻着的问题后,格桑花也越来越多地把关注范围扩大到了孩子的视野、性格、能力的培养。从2014年开始,格桑花开展了关注青少年的生理卫生健康的护花行动,重点立足教育,在青海学校开展生理卫生健康课堂,普及青春期男女生的生理常识、保健知识;通过视频、图书、宣传单、挂图、知识竞赛等方式,开展生理卫生知识宣传;通过举办护花教师协力营,对西部老师进行集中培训,理解并学习生理卫生方面的新知识、新技能,通过60位骨干护花教师培训,影响西部30所学校,将使近十余万名西部学生受益。

善举:赢得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为了帮助更多的孩子,每年洪波利用公休假自费深入西藏、青海、甘肃、四川等地,通过走访牧区、学校和教育部门,调查采集贫困孩子资料和发放善款善物。截至目前,她在青藏高原上走过的路已经超过12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三圈。如今,格桑花教育救助会已经深深扎根在西部群众的心间。有一次,在黄河源头曲麻莱县调查路上,义工们的车子被洪水冲翻,20多名藏族同胞跳进冰凉刺骨的水里救援,硬是用麻绳把车子给拖了上来。他们说:“你们不远万里是来帮助我们孩子读书的,我们怎么能不帮助你们呢?”到了曲麻河乡,有一个孩子把他的项链挂在洪波的脖子上,其他小朋友纷纷效仿,而那些由玻璃和塑料珠子做成的项链都是他们的父母挂在孩子身上,保佑他们健康平安的。

            2008年6月,洪波应国家奥组委的邀请,参加了在西藏拉萨举行的奥运火炬传递。“当国家奥组委邀请我选择一座传递火炬的城市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拉萨,因为我希望‘格桑花教育救助会’能够惠及到更多需要帮助的藏族孩子们。”在近四年内,格桑花教育救助会先后获得民政部福慈司“芯世界”公益创新奖二等奖、“思科天使助学行动”助学天使奖、“公益中国——2010最佳年度公益组织爱心奖”、2011年度推动中国慈善十大机构、2012年度民政部优秀志愿工作一等奖等多项表彰。如今,格桑花教育救助会已经发展成一个有6万多名会员、2万多名捐助人、150多名义工、数万名受益孩子以及许许多多热心网友的温馨大家庭。洪波和格桑花教育救助会持续多年的工作引起了媒体的关注,也获得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和赞誉。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先后进行了跟踪报道。

感恩:让更多格桑花盛开青藏高原

            “到西部高寒缺氧的地方,心脏更容易出问题。”洪波的父亲心疼地说,“你说我怎能不担心她呢?”由于长期的奔波劳碌,洪波的健康出了问题,医生多次建议她在家静养一段时间,可她仍然坚持去高原开展实地调查以获取第一手资料,弄清楚孩子们需要什么样的帮助,怎样做才能最好地帮助孩子们的成长。

              去年暑假,洪波第20多次来到青藏高原。她说:“每个人心中都有柔软、善良,最美好的那一部分,我们都愿意把自己最美好的这一部分献给这个世界,只是我们有时候缺少机缘和机会,那我们就共同来创造这些机缘和机会吧。

            为了支持洪波的公益事业,家人都在默默地为她付出。丈夫不仅承担了全部的家务,还极力劝说单位同事在名片上印上格桑花的网址;女儿为妈妈感到自豪,她说:“每次看到西部孩子的来信,触动挺大,支持妈妈救助西部的贫苦孩子们。”洪波坦言:“对家庭亏欠的太多,十年来,我没陪女儿买过一件衣服。”她感恩自己有一个包容、幸福、美满的家庭和爱她的家人,决心努力让更多的“格桑花”盛开青藏高原。

            格桑花是青藏高原上生命力极其顽强的一种野花,它代表着爱与吉祥,象征着青藏高原上的孩子们的未来。洪波带动家人和格桑花的志愿者们用自己的行动,培养和引领着向善的力量,把一个个爱心由涓涓细流汇成大爱的海洋,也让西部高寒的土地一次次绽放着甜美而纯真的笑容。(通讯员 盛超 记者 俞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