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传 爱洒陇南淮北师范大学薪火社志愿者暑期赴陇南支教纪实

20.08.2014  11:26

      不计任何报酬,没有任何荣誉。7月12号,随着火车一声长鸣,淮北师范大学薪火义务支教“薪火阳光耀西部”行动组暑期赴陇支教的10名志愿者踏上了西行的列车,他们在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卢河乡薛集村薛集小学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地震灾区的孩子送去知识和欢乐。

这是薪火社第7次利用暑期前往西部义务支教,也是将薪火第5次传递到甘肃省陇南市薛集村,一次次的前往,一次次的收获,5年来,这股暖流贯穿了皖北到陇南的爱心公益长廊。

十年支教路,今朝再起航。无数的志愿者秉承着“投薪加火,为农村教育助燃;沥胆披肝,帮农家孩子读书”的宗旨,为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插上隐形的翅膀,帮助她们飞越大山,实现梦想。

正如淮师大文学院教授、“薪火妈妈”傅瑛老师在启动仪式上说的那样:西部志愿活动,一个月太短,我们不是救世主,不是我们去那里帮助了西部人民改变了什么,也不是我们为自己找到了一个释放慈悲心怀的舞台,而是我们大学生开始踏入社会,走进基层,了解基层群众的生活。我们开始在一个团队中,学着去发现和解决问题,不再有前辈的扶持和经验的借鉴,我们靠自己齐心协力走下去。这本身就是一种考验和成长。

一个月的时间,我觉得我付出的远不及我得到的多。我愿意做一滴水,我知道我很微小,但是当爱的阳光照射我身上的时候,我愿意毫不保留的反射给别人。”从陇南支教回来的路上,支教老师张磊在日记本上写下这样一句话。

一个月的时间,10名大学生们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一只只粉笔描绘着一幅充满青春正能量的“中国梦”画卷。  

老师你们还来吗?

暑假要到了,想你们了,老师你们今年还来吗?……”暑假前夕,毕清钊收到了一个甘肃陇南的短信,这是他的学生薛雨欢发来的。看到这里,毕清钊思考了许久,他决定,今年,再赴陇南,把更多的知识和欢乐带给大山深处的孩子们。

去西部的路我走了三年,即使撞得头破血流,我也一直坚持并成功了。孩子们,我一直都想对你们说:如果你们需要我,那么我现在就去见你们,孩子们,我来了。因为来之不易,所以格外珍惜。”连续三年薪火支教的陈晨终于实现了去西部的愿望,她把这句话写在了爱心卡片上,准备送给孩子们,她等着一天,等了三年。

7月12日,经过一个月的筹备,10名志愿者踏上了西部的征程。一路上,领队毕清钊带领着志愿者们回忆起了去年西部的故事,让他们提前感受大山深处的氛围。辗转28小时,换乘了四趟火车、汽车,7月13日下午,志愿者们终于来到了位于大山深处的薛集村薛集小学。 

孩子们早知道志愿者们的到来,已经在活动中心等了半天。志愿者们一下车,孩子们纷纷簇拥过来,帮志愿者们拿行李,收拾屋子,一个个天真烂漫的笑脸映在志愿者的心里。

天还是那样的蓝,薛集的山还是绿树延绵,孩子们稚嫩的脸庞上依然闪现着一双双渴望知识与欢乐的眼神。“我要用一个月的时间,将我的知识毫无保留的传递给孩子们,传递给他们正能量,让他们的暑假生活像天空上的彩虹一样五彩斑斓。”美术老师徐元凤面对这大山,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让梦想走出大山

      薛集村的孩子们常年处于大山之中,孩子们最远到达的地方也就是天水市和县城,外面的世界对于他么来说还是一片空白。

      “你们知道老师来自哪里吗?那你们最想去哪个地方?你们的梦想又是什么呢?……”英语老师陈晨指着黑板上的中国地图,给孩子们讲解着淮北、陇南这两所城市之间的故事。为了这一堂课,陈晨已经准备了将近一周的时间,找素材、写教案、打印照片,所有的一切都是要让孩子们了解更多的课外知识,了解薛集外的世界。陈晨说:“真的希望通过‘薛集外的世界’课程,让孩子们对外面的世界有着更多的认识,让他们的梦想插上翅膀,飞越大山,自由驰骋。

      语文老师田陈樱子给孩子们讲起了自然科学课程,这是她平时上课的一部分。她认为,除了基本的语文知识外,普及科学知识、训练孩子们的思维一样重要。地球,月球,火星,海王星……,随着老师的讲解,孩子们对宇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樱子老师还用精心准备的行星图片为孩子们展示了太阳系行星运行规律和适合生命存在的行星特征,让孩子们更加直观清晰地了解了行星与生命的关系。

“平时孩子们是很难接触到这类知识的,希望孩子们通过讲解的知识,能够带着自己的梦想,飞越大山,飞向更为开阔的天地,去实现自己的“中国梦。”田陈樱子说。

经过精心的备课,志愿者们还为孩子们开设了一堂“中华传统文化课程”,在小班课堂上,美术老师徐元凤为大家展示了一个中华传统剪纸艺术的代表——窗花。她从窗花的故事讲起,讲解了窗花的由来和吉祥如意的寓意,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并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剪窗花。

课堂上,田陈樱子通过照片和手绘效果图等展现了汉服文化的独特魅力,并在其中穿插了一些中国经典文化知识,让孩子们提前领略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与精神内涵。课后,又带领着学生们走出教室,在操场上进行了一场汉礼仪展示,作揖、鞠躬、叩拜、行礼……一个个儒雅的姿势的做出,都彰显了中华礼仪文化的博大精深。这堂课,不仅让学生们明白了汉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让孩子们对汉礼仪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

音乐老师蒋丽在课堂上拉起了二胡,让孩子们与这个古老的乐器来了个“零距离接触”。

这里的孩子接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机会不多,通过我们的精心备课,努力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部分内容融入到不同的课程中,希望能把两千多年的汉文化传递给大山深处的‘花朵’,让孩子们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教化,并伴随着他们成长,对他们以后的发展起到引导作用。”蒋丽说。

泪水与感动交织在一起

我们给西部带来的不值得一提,西部带给我的刻骨铭心。”这是行动组领队毕清钊的支教心得。短短的33天,他和伙伴们在这里收获了欢乐,喜悦,感动,泪水,与离别,临走的时候,孩子们和他们依依惜别,抱头痛哭,那时,所有的心酸与不舍都化作分别时的泪水,因为,西部带给了他们太多的感动。

            在音乐老师方媛媛的支教日志中,写下了这样一个故事:课后之余,当我翻开一个孩子的教科书时,眼前的一切让我不由自主地流下了泪水,在书的第一页,扭扭捏捏的写着“只有努力学习,才能走出大山,改变命运。

        “曾经在电视上看到的场景,都已经成为了现实。我不敢想象这里的孩子们的内心是多么的坚强和自信,他们对于走出大山是多么的渴望,我愿意帮助他们实现梦想。”方媛媛说。   

在我们的住所的隔壁是学生薛福来,福来在夏令营上课,是比较听话的孩子,他的奶奶也是经常给我们挑一些水喝,做一些好吃的都会送来。我们渐渐发现,经常在窗台上会出现一袋土豆,因为土豆是当地的特产,不知道是谁送的,直到有一天,发现福来的奶奶悄悄地把土豆放到窗台上,然后默默的离开,我们知道后,非常感动,因为,这是村民们对我们的认可,我们在这里也有了动力。”体育老师张磊给家人通电话时说出了这个故事。

在志愿者办完乞巧节晚会的当天晚上,薛浩男,薛紫雨等四个学生节目结束后一直坐在台下陪我们,求着给我们做了晚饭,吃了晚饭大家一起坐在广场中心看星星聊天,他们谁都不愿意回家,大家就这样静静的坐在,没有人解释她们不回家的原因,其实我们心里明白,他们怕我们第二天早上就这样偷偷的走了……

这里有美丽的梯田,有各种叽喳的小鸟,还有多种多样的树木,最让我觉得纯净的是这里的天空——白天碧空如洗,夜晚繁星满天。在这里,我还见到了北斗七星,找到了北极星。这里的孩子是这样的可爱,的确,我们并不能给这里的孩子带来太多东西,而我们却能从他们身上收获太多太多的美好。”田陈樱子说。

核心价值观伴随西行路

        此次支教以夏令营的方式进行,志愿者为当地儿童义务教授语、数、外、音、体、美等课程。共有近121名学生报名,划分为大、中、小三个班,每个班级配备两个班主任进行管理。 

心中的小梦想,一天一天在成长,穿越年少的迷惘,我会变的更坚强……”薛集小学旁的打麦场上,传来了孩子们整齐的歌声,音乐教师蒋丽正为孩子们上一场“别样音乐课”,把原先在教室里的课堂带到了室外的打麦场上。
      薪火社志愿者们还会通过多种途径为孩子们开辟“第二课堂”,用他们的专业知识给孩子们营造一个与大自然“零距离接触”的机会。

在大自然中,孩子们直观地认识到了植物的生存环境和昆虫的习性等,对益虫、害虫的辨认也更加清晰。课程结束后,志愿者詹钊华还和孩子们一起制作了动植物“标本”,这是他们户外课堂收获的见证。

除进行正常的教学外,志愿者们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演讲比赛,趣味运动会,文艺晚会,带领着村民大妈们跳起了广场舞。志愿者们利用课余时间,为村民们干农活,开展“支农”活动,为当地的孩子们办起了“舞蹈兴趣班”,激发孩子们的艺术天赋。为解决实际问题,进行“一对一”家访和“一助一”家教,让自己的正能量发挥到实处。

为深入探讨农村的实际问题,志愿者们还深入到村民家中走访调查,进行社会实践调研,散发调查问卷,了解实际情况,并将统计结果备录在案。

我们是以夏令营的模式为孩子们教学,在此期间,我么还深入学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希望在价值观的培育与引领下,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把我们的青春正能量带给孩子们,给他们知识和欢乐。”连续参加两年支教活动的领队毕清钊说。

是缘分让我们相聚相知

一个月的时间很长,长到载着我所有的期盼和愿望;一个月的时间又很短,短到我还没有来得及说再见就要结束了。

今年“薪火阳光耀西部”的10名志愿者来自河南、湖北、江西、安徽、山东等地。他们从数百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在前往西部之前,薪火社对十名志愿者进行了系统培训,以保证义务支教的效果,并对一些应急突发事件做了应急处理方案。

沉甸甸的收获一个月的支教生活,志愿者们睡的是用四个凳子支撑着的木板,就是这样的“”也很短缺,十个人只有六张。由于当地气候干旱,志愿者们一周只能洗一次澡,换洗一次衣服。
    从住处到学校需要20分钟,路上还要翻过一个小山头,下雨时路上到处都是泥,每走一步都十分艰难。即便如此,志愿者们毫无怨言,上课、做饭、与孩子们玩耍,每一天都过得快乐且充实。 

由于当地严重缺水,志愿者们只好每天起早到两公里以外的小河边去挑水,每天也只能是用洗脸的水洗头,用洗菜的水涮脚,在用泔水冲厕所。

当地盛产土豆,志愿者每天的主食都是它,村民们给志愿者们送了很多土豆。张若泉在家很少做饭,在这里,她成了大勺,炒土豆,炖土豆,煎土豆,煮土豆,志愿者们学会了用各种方式制作土豆,而且味道极佳。

语文老师田陈樱子是南方人,在薛集,也学会了和面,做馒头,而且,伙伴们一块做饭,那是她感到最幸福快乐的时光。

很多事情都是我们自己动手,这也培养了我们队员们的感情,10个人的团队,就像是兄弟姐妹一样,有时候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伙伴们就明白接下来该做什么,生活上的默契,让我们相信缘分,倍加珍惜。”支教老师张若泉说。

支教的日子我们远离了城市的繁华和世俗,融入在这淳朴与温馨的大山里,我们把特别的经历留给了特别的回忆。支教的日子里我们有高山环绕,座谈夜话;这日子有满面菜色,不识肉味;这日子有寒冷的夜晚紧紧倚靠取暖的温馨;这日子有不停不休的细碎争吵和阵阵欢笑;这日子有孩子们写不完的联系方式;这日子有太多足以把平淡静好的日子过得激荡难忘的种种,有太多说不清道不明描不出写不好的可亲可爱。”支教最后一天,体育老师詹钊华写下了这一段话。

薛集的天依旧湛蓝,那里留下了志愿者们一生的记忆。这是属于薪火阳光行动组的2014年的夏天,用一个月的时间做一件一辈子难忘的事,是值得的。他们把最精彩的故事和最受用的知识带给和孩子们,用自己的行动培育与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抒写着属于自己的“中国梦”。

2015年的暑假,薪火的阳光将会继续照耀西部之路,让我们洒下一粒种子,翘首期盼下一个丰收的季节。(李华锡  特约通讯员:张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