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超市”放慢脚步 “水土不服”还是行业瓶颈
从刚来时的备受追捧,到现在大多“泯然众人”。“洋超市”走出这一路径,业内有的认为这是其水土不服的逐渐显现,有的则认为是其代表的零售业全行业的萎缩。而这带来的超市格局的变化,也会给市民消费带来些许变化。
洋和尚为啥也难念经?
内因:应对不及零售渠道与市场变化
都说“洋和尚好念经”,这一点在外资超市进入国内市场的时候就有鲜明的体现。
“它们作为全球零售业的巨头,有着先进的经营模式和理念,进入国内市场之初都非常走红。”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李德明说,最初洋超市业绩都不错,而且大多选择大规模扩张,不少本土超市都去观摩学习。
不过洋超市“跑马圈地”的时代似乎在逐渐变化。“这两年,洋超市在合肥的开店速度都降下来了。之前门店数量最多的沃尔玛已经在压缩,目前在合肥规模最大的外资超市,其门店也不过5家。”李德明说,这一趋势在全国也都一样。
“洋超市的‘水土不服’现象逐渐显现。”李德明说,零售行业是以渠道制胜。以沃尔玛为例,其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的大型物流系统是其在全球制胜的法宝,但在中国的零售渠道中,经常是代销,不是现货现款等,导致其这一优势并没有得到发挥。此外,他认为,相对发达国家稳定的消费市场而言,中国消费市场上是“一年一个热点”“一年几个热点”,相关政策变动较多,洋超市往往应对不及。
外因:消费不旺+成本增加+电商冲击
其实也不仅仅是因为自身的原因,洋超市势头减弱的背后,也是受到“内外夹击”所致。
在经济增速下滑、消费需求不太旺盛的大背景下,市场租金、人力成本又在明显增加,包括超市、百货等在内的零售业,都感受到压力。而电商的崛起,也冲击了实体零售门店,洋超市也不可幸免。“租金与利润,是品牌超市权衡的很重要的方面。”合肥房产界一位研究商业地产的业内人士表示,大卖场门店租金能占到营业额的6%~7%属于正常;如果卖场营业额做不到一定规模,而租金占比突破9%到10%的话,卖场利润就堪忧了。
几年前,合肥大型商业综合体扩张之时,将洋超市作为“招牌”进行大力招商,且给予相当优惠的租金,有的主力店甚至是零租金。洋超市因此能借势扩张,实在是非常划算。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签约到期,租金红利消失成本上涨,另外人力成本也在飞速上涨。一旦无法实现盈利,洋超市就可能关店撤走。
而电商的爆发式发展,对于人们消费习惯的培养,也让实体零售业的命运面临改变。“以前人们重比价,为了省钱去大卖场大采购。现在的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群,便利性往往是他们购物的第一考虑指标。线上购买,送货到家,这样模式的购买即便比超市价格贵一些,但他们依然会选择。”安徽大学电子商务创新发展中心主任刘晓云分析说。
竞争加速带来了什么?
格局:各个“派别”分庭抗礼
“‘蛋糕’在缓慢变大,而竞争却是加速增强。”安徽连锁经营协会副会长何家信说,洋超市慢下来的背后,合肥的超市却越开越多,超市体量越变越大,而格局也在发生变化。
他表示,随着合肥城市以及商业地产的扩容,大量超市业态被招商引进,其中不乏以主力店身份进驻的。目前在合肥,除了合家福、红府等本土超市“大佬”外,外来超市众多,既有家乐福、沃尔玛、乐购、大润发、麦德龙等外资超市,也有永辉、北京华联、华润苏果、华润万家等省外超市。在部分成熟住宅区,甚至出现大超市“扎堆”现象。
家住广利花园小区的市民张先生就感受明显,他家差不多公交车两站路范围,就聚集有家乐福、北京华联、永辉、红府、合家福、乐购6家大型超市。李德明也表示目前合肥大超市存在经营同质化和过剩的危机。按照国际通行的标准,百万人口可支撑3个2万平方米的大卖场,如今合肥市区常住人口不到400万,但大规模的商超卖场已远远超出这个数目。
超市间的“厮杀”也早就拉开大幕。合肥超市格局由最初的外资超市“绝对主导”,慢慢发展成现在的外资、省外内资、本土超市的“分庭抗礼”。而各个派别的超市也在发挥各自的优势谋求市场。
消费者:购物服务性价比更高
目前来看,外资超市仍在合肥保持一定主导地位,也在谋求优势领先。以沃尔玛为例,在门店客流出现下滑的情况下,该超市在供应链上做起文章。
截至目前,在全国已建立7个配送中心,以此谋求更高效的供应链,优化商品供应;另外,服务上在全国推出“购物满188元,2公里内免费送货(鲜食和冻品除外)”。消费者在收银台结账后,只需将商品放于免费送货区,登记需送货的地址及联系方式,即可轻松回家坐等收货,以此收拢消费者的心。
内资超市中,以永辉为代表,最近以来则谋求趁势扩张。永辉自2010年才进入合肥,但目前在合肥的门店量已是省外超市中最多。
本土超市大佬合家福、红府也发挥地域优势,转型升级,并谋求多业态发展。以合家福为例,目前其便利店门店已在合肥开业,除了传统超市业务外,新增很多便利化服务。到年底前,其便利店将达到10家,预计到明年年底前,将在合肥布局100个便利店。
“不管怎么说,最后得到实惠的是老百姓。”李德明说,毕竟从消费者角度来说,超市越来越多,竞争越激烈水平越高,大家购物能享受到的服务就越具有性价比。
□相关链接
今年初,就有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全国外资超市开店速度均出现下降。其中,家乐福去年新开16家门店,比上年少9家;往年的“开店大户”大润发仅新开26家,远低于上年的34家;曾宣布“三年内新开100家门店”的沃尔玛却不敌现实,开店数再次没有超过30家,甚至比上年的28家还少了两家;去年初表示开店数不会低于上年的麦德龙也食言了,新开10家;乐天玛特虽然仅比上年少开4家,但因开店基数小,以36.4%的降幅位列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