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以来,泗县坚持以民生为导向,民需为根本,围绕计生特扶家庭物质文化需求,着力打造“五福临门”品牌,使计生特扶家庭在奖励优惠中率先受益。
一是 加大经济扶助力度,计生特扶家庭享“富足之福”。在2013年奖励扶助制度大幅提标扩面的基础上,该县印发《泗县2014年度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提标)扶助实施办法》,在国家规定标准的基础上,再次提高特扶对象扶助金标准,实行特扶对象扶助金发放标准城乡统一,即对农村独生子女伤残家庭特别扶助金由每人每月220元提高到270元;农村独生子女死亡家庭由每人每月270元提高到340元。提标发放所需的资金全部由县财政承担。6月初,该县提前为67名特扶对象发放特扶金25.1万元;依托人口基金,为每名特扶对象发放慰问金500元。
二是 加强人口文化建设,计生特扶家庭享“快乐之福”。以特扶家庭为宣传服务重点,依托人口文化园、幸福生活e站,依靠乡镇、村居特扶包保服务人员,开展经常性的新型人口文化宣传,通过整合新家庭文化屋、远程教育室等优势资源,全力打造集休闲娱乐、强身健体、婚育文化传播为一体的人口文化宣传基地,动员特扶老人主动参与,解除特扶老人精神困苦,使特扶老人老有所乐。2013年,该县建成人口文化园4处,幸福生活e站3处;2014年计划新建人口文化园1处,幸福生活e站3处。
三是 提供卫生保健服务,计生特扶家庭享“康宁之福”。进一步完善以“县站为主导、乡所为依托、村室为辅助”的计生技术服务机制,吸收社会力量参与,以乡镇为单位组织16支计生志愿服务队,利用计生流动服务车,带上血压仪、血糖仪等相关医疗设备和器械,经常性上门为特扶老人开展健康检查和心理疏导,建立特扶老人健康档案,使特扶老人拥有专用保健医生,享有专人卫生服务,保障计生特扶老人身心健康。
四是 完善养老保障体系,计生特扶家庭享“全寿之福”。进一步健全计生特扶家庭保障机制,解除计生特扶老人后顾之忧。计划生育特别扶助人员,由县财政按照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最高缴费标准1000元,代缴全部养老金,同时享受当地统一的政府补贴;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对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由政府代缴全部个人缴费;年满60 周岁的特扶对象全部纳入农村“五保”供养和城镇“三无”老人保障范围,并适当提高供养标准。
五是 营造尊老敬老氛围,计生特扶家庭享“和谐之福”。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和在城区、乡镇大量设置墙体宣传牌等方式,做到电视有像、广播有声、报刊有文、网站有言,大力宣传《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安徽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和计生特扶奖励政策。日前,该县印制《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兑现告知书》5000份、《特扶资金发放告知书》3000份、《关于计划生育优惠政策致广大群众的一封信》10万份,发到计生群众手中,提高社会特扶政策知晓率、扩大当地群众特扶对象认知度,在全社会弘扬尊老敬老风尚。(刘国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