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援,让农民工挺直腰杆维权[安徽日报]
本报通讯员 都勇 彭继友
“我们是在泗县一建筑工地打工的农民工,因业主和承建方都拒付工资,现在我们连生活费都没有了。实在没有办法,我们只能通过这种方式向你们求助……”1月3日,微信号为“相知相惜”的农民工向安徽司法公众微信号求助。省法律援助中心接到安徽司法公众微信小编转来的求助信息,当即与求助者取得联系,并根据案件情况指派律师帮助他们维权讨薪。
通过新媒体、线上线下联动为农民工维权,是2014年省司法厅在“法律援助与农民工同行”专项活动中的创新举措。农民工朋友只要有维权讨薪需求,都可以通过安徽司法公众微信号、政务微博等表达诉求。
我省是农民工输出大省,早在2004年,省司法厅就组织开展了农民工专项法律援助工作。2010年以来,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特别是针对农民工群体每年岁末年初周期性集中返乡和外出务工的规律,连续5年统一时间、集中力量,重点办理农民工维权案件,有力维护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5年来,农民和农民工占全省法律援助受援人总数的55%以上。数据显示,在全省法律援助机构连续5年集中开展的农民工法律援助专项维权行动中,共为7.6万多名农民工提供了法律援助,为农民工追讨欠薪7.3亿元。
每年农历春节前是农民工集中返乡时期,春节后又集中外出务工。全省法律援助机构抓住这一重要节点,选定春节前后1至3个月时间,在火车站、汽车站等农民工聚集的地方,摆放法律援助宣传展板,滚动播出法律援助宣传片,向过往农民工发放法律援助资料、现场解答法律咨询,并受理登记农民工的法律援助申请。除现场服务外,各级法律援助机构还开通“12348”法律服务热线和网上申请服务,方便农民工申请法律援助。省司法厅还专门在安徽司法政务微博、微信上同步受理农民工法律咨询及援助申请,农民工朋友只需轻触手机屏,即可将诉求传递到省法律援助中心。5年来,全省法律援助机构累计解答农民工法律咨询15万人次,发放法律援助宣传资料、法律援助连心卡、农民工务工维权手册等相关法律援助宣传材料259万份。
农民工法律援助专项维权行动期间,全省法律援助机构与新闻媒体联合,借助媒体力量共同为农民工维护。安徽广播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第一时间”等栏目与省法律援助中心无缝对接,对农民工反映的权益侵害线索,安排记者同法律援助律师一道跟踪调查,督促问题的解决。一些法援律师应邀走进广播电台直播间,接听农民工热线电话,将农民工的维权诉求反映给相关行业主管部门。
为最大程度的方便农民工维权,全省法律援助机构为农民工开辟了“绿色通道”,优先接待、受理和指派律师办理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一般情况下,只需1个工作日,即可将农民工的法律援助案件分发到律师手中。同时,降低农民工法律援助门槛,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规定凡因农民工追讨欠薪或工伤纠纷申请法律援助的,一律不作经济困难状况审查,无条件予以受理,直接给予法律援助;对群体性农民工维权案件,先行指派援助律师办理,事后补办有关审批手续;对信访部门转来的侵害农民工权益案件,直接指派律师办理。在此基础上,法律援助机构加强与劳动、建设、工会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建立情况沟通会商机制,尽量缩短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的办结案周期;对欠薪问题暂时无法彻底解决的,设法协调用人单位、责任单位先行支付一部分工资,解农民工燃眉之急。
在专项维权行动时段外,为及时、就近调处农民工工资、工伤及侵权等纠纷,为农民工提供便捷高效的咨询、援助服务,全省1510个乡镇(街道)司法所均设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方便农民工申请。据统计,经由乡镇法律援助工作站完成的农民工维权纠纷,占农民工维权案件的三分之一以上。同时,各地法律援助机构还在安徽籍农民工相对集中的上海、北京、广东、浙江等地,设立了法律援助中心驻外省农民工维权工作站,形成了完备的农民工法律援助网络。
稿件来源:2015年1月7日安徽日报10版《法治视线》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