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防灾减灾沿海防护林体系构建优化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通过验收

11.07.2014  11:17
  
      国家林业局政府网7月11日讯
    中6月27日,科技部农村司组织有关专家在北京对“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高效防灾减灾沿海防护林体系构建优化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进行了项目验收。
  项目由国家林业局组织实施,中国林科院热林所承担,主要依据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和发展的重大需求,根据植被恢复与工程技术理论,采用现代先进研究方法,组织了我国沿海地区包括科研单位、高校、保护区、基层单位等33家单位,250余人开展多学科联合攻关,提出防台风、防暴潮与海啸、改良盐碱水土、防海岸侵蚀、防污染和防病虫害的沿海防护林体系构建与优化技术,同时与地方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紧密结合,通过现有成熟技术的集成组装和发展完善,建立了一批不同类型、具代表性的技术示范区,使防灾减灾效果和综合效益得到较大幅度提高。项目历时5年,圆满完成了技术攻关,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
  项目收集保存了1003份乔、灌、草抗逆植物材料种质,筛选出适于我国东南沿海的各种类型优质抗逆植物材料32种,审(认)定良种2个;提出了抗逆植物材料新种质快繁技术8套,建立了沿海防护林抗逆植物评价指标体系4套。研发出木麻黄青枯病和红树林广州小斑螟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筛选出6个抗病虫优良木麻黄品系。提出沿海防护林困难立地恢复技术7种,各种高效防护林优化模式35个,防灾减灾综合效果提高20%以上。在我国沿海地区营建各种优良植物材料繁育基地22个403亩,营建各种防护林试验示范基地56处6335亩,辐射推广面积达到17.3万亩。
      项目颁布林业行业和地方标准4项,申报或研制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6项;鉴定科技成果3项;申报国家专利28项,获得授权18项;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1项;发表论文145篇,其中SCI/EI收录16篇;出版专著15部;培养研究生71名。
      项目成果在我国沿海防护林体系构建技术上获得较大突破,并在理论上有所创新,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项目建立的403 亩优质育苗基地,每年可提供1000万株优质苗木,价值2000万元。建成的试验示范林6335亩,可保护约50km长的海岸线,防护能力可提高30%以上,形成有效的沿海绿色屏障,与现有的和将要建立的多样性防护林一起,可增加我国沿海防护林的碳汇功能,有利于改善沿海地区空气质量,可形成壮观的沿海绿色风景带,增加景观价值,可为社会提供更好的保健游憩场所,为周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支持。(中国林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