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等沿江省市共建长江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带

12.04.2016  16:46

      摘要  长江中游水系发达,湿地类型多样,近日,长沙、武汉、南昌、合肥、九江、岳阳、宜昌、安庆8个城市园林和林业部门成立长江中游城市群湿地生态保护联盟,围绕湿地生态保护建立联动机制,并建立长江中游城市群湿地生态保护顶层设计构架。

  原标题:同饮一江水  共护母亲河——沿江省市共建长江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带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几千年来,炎黄子孙不断从中汲取养分,在这里发育、成长。近代以来,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人类活动的加剧,特别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人们对长江的索取越来越多:大量森林、农田变成了城市,昔日的湖泊、溪流边建起了工厂……母亲河逐渐不堪重负,长江生态系统警钟不时敲响。

  中央领导同志近期多次强调,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沿江省市纷纷响应,积极推进长江生态文明建设,先进经验和亮点频出。

  从今天起,新华社开设“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栏目,反映沿江省市的新探索、新经验、新成就,展现各地共抓长江大保护的生动图景。

  悠悠长江,滔滔江水。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既有着优美的自然环境,也承载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中央要求,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创新驱动带、协调发展带。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长江“大水脉”绿色发展需要沿岸各地区“一盘棋”统筹进行,为此,长江经济带11省市同心协力,发挥各自优势,努力给历史交付一份满意的答卷。

  统筹协调联动治理打造长江“大保护”时代

  长江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同时,这也是一条流金淌银的“黄金水道”,它连接着我国的东部沿海和广袤内陆,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省市,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

  近年来,长江生态环境出现了恶化的势头。有调查表明,长江已形成近600公里的岸边污染带。早在2012年,水利部水资源公告数据显示,全国废污水排放总量785亿吨中,有近400亿吨排入长江,这几乎相当于一条黄河的水量。

  长江流域的众多湖泊也成为生态环境恶化的缩印,太湖、巢湖富营养化问题突出,洞庭湖部分水质为五类,鄱阳湖部分水质为四类。

  长江经济带能否成为绿色生态走廊,关键在于沿江各省市的作为。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要求,推进要有力,必须加强领导、统筹规划、整体推动,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长江上游省份四川省2016年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战略,推进与沿江省市联动,共同加强长江沿线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以最严厉的措施治理环境污染。

  生态环境保护根本在于以绿色可持续的方式发展经济。长江经济带中部省份湖北提出,将深化与长江经济带沿岸地区交流合作,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在生态环境共保、产业发展共融、公共服务共享取得新突破。

  “必须科学规划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坚决杜绝化工、电镀、印染、造纸等重污染行业落户。要以水功能区划为基础,严格控制入江排污量,加快点源和面源污染治理,维护长江物种多样性。”中国工程院院士、河海大学教授王超说。

  长江中游水系发达,湿地类型多样,近日,长沙、武汉、南昌、合肥、九江、岳阳、宜昌、安庆8个城市园林和林业部门成立长江中游城市群湿地生态保护联盟,围绕湿地生态保护建立联动机制,并建立长江中游城市群湿地生态保护顶层设计构架。

  制度创新力度空前强化约束确保生态优先

  武汉大学教授伍新木等专家指出,长江流域环境保护应改革现有的流域管理模式,从保护机制、监督机制、问责机制、补偿机制四个方面进行制度创新,实现全链条无缝管理。

  在保护层面上,总量管理和市场调控成为制度探索的关键词。目前,长江上游省份重庆从“摸清家底”入手,着手健全资源总量管理,推动对自然生态空间进行确权登记,探索自然资源所有权实现形式,推动城乡自然资本加快增值。

  江苏省在水权、碳排放权、排污权交易方面进行市场化探索,提出到2020年率先建成生态省的目标。届时,江苏省的林木覆盖率将提高到24%,主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将达85%。

  监督和问责能否通过落到实处,是制度创新能否开花结果的重要一环。为保一江清水入长江,长江中游省份湖南每年对湘江流域各市水资源管理进行绩效考核,细化各级政府水质水量等水环境执法考核指标,加大履行法定执法职责情况、执法规范化的考核权重,给沿岸官员戴上生态保护“紧箍咒”。

  “近年来,跨行政区域的流域污染纠纷时有发生。其根源在于流域上下游之间环境保护责任的不对等,容易出现上游排污,下游‘买单’的现象。”中国人民大学环境政策与环境规划研究所所长宋国君表示:“‘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谁污染、谁付费’,生态补偿机制是协调各区域长江生态的重要制度保障。”

  2014年11月,在长江沿岸中心城市经济协调会第16届市长联席会议上,长江沿岸27个城市正式达成《长江流域环境联防联治合作协议》,探索建立流域上中下游生态补偿制度,探索多年的长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正在不断推进。

  问题导向各个击破清除污染保一江春水

  2月23日,由国家发改委、环保部发布的《关于加强长江黄金水道环境污染防控治理的指导意见》,已明确了污染防控治理的主要目标——到2020年,长江经济带水质优良比例总体稳定保持在75%以上。

  据监测,长江流域总磷污染问题突出。一般情况,河水磷超标的原因主要包括含磷工业废水排入、农业面源污染、含磷洗衣粉等生活污水污染等方面。

  江西省九江市依托长江岸线资源,布局了多个工业园区。以前,一些沿江化工园每天会产生大量工业废水,这些含有害物质的废水经简单处理后,排放到长江里,严重破坏长江生态环境。通过积极整改,目前,沿江工业园区的污水处理厂都已建成投入使用,对园区工业废水集中处理,统一排放,以降低对长江生态环境的破坏。

  世界上大多数河流两岸都是重要农业区,长期以来,长江沿岸地区农业渔业发展均靠其滋养。然而,在降水量较大时期,雨水淹积导致农田、池塘中的农药化肥大量流失,加剧长江水体污染。

  湖南洞庭湖素有“鱼米之乡”美誉,2014年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湖南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湖南将调整湖区农业产业结构,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禁止围湖养殖,限制水产养殖产量,严格控制捕捞强度,引导环洞庭湖养殖转型升级。

  “千湖之省”湖北专门颁布了湖泊保护条例,以省政府名义签订湖泊保护责任书,设立“湖长”,并每年进行一次责任考核,通过规划确定控制性指标,遏制湖泊面积萎缩、数量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