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长治河
阳春三月,新安江风景如画。本报记者 潘成 摄
政府主导,汇聚全社会力量,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水清岸绿,生态美好,现在我们就像住在公园里,生活很舒心,人都变得格外精神。 ”77岁的江柏林大爷,身板硬朗,开朗风趣。 3月21日上午,记者来到江大爷所在的芜湖县陶辛镇沙墩行政村上水自然村,只见江大爷家的二层小楼门对绿树成阴的马路,东边院墙外一条清澈的小河潺潺流过,河边垂柳依依,鸟儿啁啾,水草青青,倒影如画。
“治理前是一潭死水,到处是杂草、垃圾,动不动就掀起一阵恶臭,水边不能待人。 ”江大爷告诉记者,“去年清淤整治,引来活水,消灭了臭水沟,沿河建起了风景区。 ”生活环境美起来了,江大爷就在临河的自家窗前两棵大香樟树下添置了石桌石凳,闲时在这里晒太阳,和路过的乡亲们聊天话家常。
记者一行沿着清澈的水流一路来到村中心一座月牙形的湖边。上水、江埂、宋埂、戴埂4个村民组,180多户人家近千口人依湖而居。 “环境好了,生活习惯也跟着改变。每到傍晚,大家绕湖散步,跳舞做操,比孩子们住在城里还安逸。 ”村民告诉记者。
一路欣赏着湖畔美景,沙墩行政村村长汪光明笑着向记者介绍:“实行河长制,治理水生态,得到全村群众一致赞同,主动参与,工作开展很顺利。 ”他解释说,“清淤、修路需要占用一些老百姓宅基地,全村如果有一户扯皮的话,环湖路就修不通。 ”去年初村里开会,商量清淤、护岸、修环湖路,村民们积极支持。
“绿树村边合,水影庄外斜。 ”芜湖县地处长江下游南岸,河流湖泊众多,水系发达,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境内共有大小河流22条,河道总长310.8公里。该县以河长制为抓手,下大力气,实施工业污染防治、农业污染防治、清淤护岸活水工程、农村清洁工程和居民生活污染治理“六大工程”,空气、水体、土壤等污染逐步得到控制,自然环境和居住环境得到改善,成为惠及百姓的最大民生。
“每个河道湖泊都设立河长制公示牌,公布河长工作职责、一线河长姓名、联系方式以及举报电话,接受全社会的监督。 ”芜湖县水务局局长汪火树介绍,2015年,芜湖县被列为全国第一批河湖管理体制创新试点县,该县按照“以块为主、属地负责”的原则,落实县、镇、村三级“河长”管理制度,实行由县级领导担任区域河长,镇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副河长,县直部门参与的联动机制。 2016年,全县共整合水生态治理类投入资金达6.64亿元,各镇村还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加大水生态环境保护投入,完成100个重点沟渠湖塘整治。今年将继续推进水生态治理保护“五大工程”,强化改革动态跟踪,完善河湖管护机制,推进河长制向纵深发展。
“以前高密度养殖,一年卖一次;如今生态养殖精品鱼,月月能卖鱼”
改变粗放式发展方式,发展绿色产业,破解水生态保护难题
“以前是出价最高的中标,中标后就拼命投放饵料,高密度养殖,正常一年只能长两斤的鱼可以长到8斤重,顾不上保护水质。 ”渔业养殖大户后惟国,承包六郎镇政和行政村东港湖700多亩水面搞养殖已经有8年时间,他告诉记者,去年初镇村领导上门做工作,邀请水产专家做技术培训,并且降低承包费。在政府扶持下,他走上了生态化、多样化养殖之路。
据芜湖县花桥镇测算,以前镇管水面发包1000元一亩,现在只有200元300元一亩,收益下降60%。该镇围绕“禁止肥水养殖、倡导自然放养”的目标,废除高价竞标,合理确定水面发包价格,公开摇号确定水面承包人,从制度设计上杜绝了生态破坏。
后惟国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今生态养殖鲑鱼、青虾等高品质水产品,虽然产量有所下降,但是价格大幅提高。镇政府搭建销售平台,举办产销对接会,我们月月有鱼卖。而且水生态好了,吸引很多城里人前来休闲垂钓。 ”
“水质破坏很容易,而修复的代价则非常高昂。 ”芜湖县六郎镇河长制办公室主任沈俊介绍,去年该镇“三水”整治共投入400多万元,通过打捞漂浮物,清理沟塘两岸杂树杂草,保持岸坡整洁;通过清理筑坝,统一拦网设施,保持水流通畅;通过防控农业污染源,推行生态、科学养殖;通过引外河水活内河水逐步提升水质,达到水清、岸洁、景美的目标。
六郎镇人大主席胡道贵介绍:“全镇水面2.4万多亩,肥水养殖造成的污染是水环境治理的重点,2016年重点整治了1.2万亩,今年将取缔所有禁养区的畜禽养殖,禁止养殖高污染的河蚌,减少水禽养殖规模,控制草鱼、鳊鱼、青鱼和河蟹养殖,鼓励扶持生态养殖,增强水体自净能力,最终将实现‘人放天养’目标。 ”
胡道贵表示,河长制的首要任务是完成对河湖的恢复治理,并有效管护起来。从长远来看,河长制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统筹做好经济、产业发展大文章。“目前,正在着手搭建销售平台,举办产销对接会。 ”
强化监督,严格考核,构建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
“小河水清,才能大河水净。 ”专家呼吁,河长治河要眼睛向下,要重视小河小溪这些“毛细血管”。
如何建立长效管护机制,推动水环境持续向好?沈俊介绍,该镇首先建立“一塘一档”,强化监督,对治理的河塘水质进行动态监测,作为水面承包户奖惩考核的评价依据。通过制定“三水共治”村级考核、“一线河长”考核、水面管理水资源发包办法、承包户保证金制度等,夯实长效管护机制。沈俊解释说:“比如,承包户采取保证金制度,水质达标有奖励,水质下降从保证金中扣除部分金额,对污染严重、不能按期整改的将启动法律程序,终止承包合同,没收水质保证金。 ”
日常管护如果不到位,很容易出现反弹现象。 “关键要压实河长责任。 ”沈俊说,“通过建立河长微信群,实现了一线河长巡查动态的实时管理。每半个月带着摄像机到各村、各大水面巡查,不定期进行水质检测,做到每月考核有图有真相。 ”
“水生态治理和保护的效果好不好,必须直接与个人挂钩。 ”胡道贵介绍,六郎镇探索河长包保责任制,镇村各级河长及相关责任人每年年初缴纳履职保证金到镇财政账户,根据年度考核情况兑现奖惩。水生态治理和保护的效果好不好,必须直接与个人挂钩,这一考核措施实施一年来,凝聚全镇治水信心和力量,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水生态修复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只是简单的清淤、治污,同时要展示乡村自古至今的水生态、水文化,发展水产业,需要提前布局着眼长远。 ”承建沙墩行政村水环境治理工程的安徽水韵环保公司董事长汪跃进介绍,通过实施黑臭水体治理项目,对该村大桥小区120户居民生活污水进行截污,污水通过生物、生态多重方法过滤后,达到地表水要求才被排放到小河里。
“河塘水中的一些污染源也是生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我们通过种植莲藕,养殖螺蛙、鲢鱼等动植物,消纳污染源,达到净化效果,还可以发展相关产业,增加村民收入。 ”汪跃进介绍,经过生态修复综合治理,并严格日常管理,去年经环境监测部门检测,村内的水质由劣五类的湖水提升为三类水质,有的甚至达到可直接饮用的二类水标准。
“投入大、治理难、易反弹。 ”“河湖管理涉及面广,需要各部门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采访中,镇村干部建议,政策与投入机制亟待跟进。特别是要加强部门与区域间的理解和配合,建立系统化的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合理确定工作考核指标,做到“河长”责、权的一致。省水利厅相关负责同志表示:“问题导向、因地制宜是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关键点,河湖管理保护应该从不同河湖实际出发,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实行一河一策、一湖一策,把各个环节统一起来,齐抓共管,解决好河湖管理保护的突出问题,让百姓不断感受到河湖生态环境的改善。 ”
来源: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作者:王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