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两岸“一问一答” 念兹在兹皆是牵挂
——“蓄洪期间,大家住在庄台,电没断、水照供、生活用品有人送。现在水退了,都在抢种补种,水退到哪里,就补种到哪里。请总书记放心!”
——“我一直牵挂灾区的群众,看到乡亲们生产生活都有着落、有希望,我的心就踏实。”
8月18日,在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蒙洼蓄洪区,习近平总书记与庄台农户受灾群众的一问一答间,满载着我们党对人民群众沉甸甸的责任担当,饱含着朴素诚挚的宗旨情怀,见证着落实防汛救灾关系“五个安全”的决心效率,彰显了“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的卓越智慧。
烈日炎炎,田间地头,声声关怀和温暖鼓励,积累沉淀在每一寸土地上、每一片民心里。在严峻的汛灾态势面前,安徽省立即启动应急响应,统一指挥、分区调整,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先后发布31号汛情通告(截至8月6日),精准施策、压实责任,各部门各单位党员干部闻“令”而动、靠前站位,无数抗洪勇士冲锋在前、不畏生死,在防汛前沿涌现出一批批先进典型,讲述着一桩桩感人事迹。
保淮河安澜,“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力发千钧,“让党旗在一线高高飘扬”铿锵有力。王家坝闸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此次赴安徽考察调研的第一站,自1954年至2007年,累计12个年份15次开闸蓄洪,蓄洪总量达75亿立方米,王家坝闸为削减淮河洪峰,确保防洪安全立下汗马功劳。起源于安徽的“王家坝精神”,赓续传承着顾全大局、自强不息、同舟共济、科学治水的精神谱系,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矢志奋斗、砥砺前行,谱写着“皖美芬芳,江淮脊梁”的华美篇章。
“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大禹治水13年完成治水伟业,江淮大地鱼米之乡印证着农耕文明的发展奇迹,产粮大省托举起群众“碗里”的幸福,全省区域创新能力连续8年位居全国“第一方阵”......从农业发展到科技领航,从粮食生产到高铁运营,从国之“重器”到智能家居,从全面发展“新高地”到全民优创“制高点”,江淮大地在实体经济、城市建设、乡村振兴、文化创意、生态保护全域“开花”,带动百姓在家门口致富,共览大皖锦绣风光。
当前,灾后重建刻不容缓,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坚持迅速及时、统筹兼顾,坚持重心下移、关口前移。一方面,“项目化”推进灾后重建各项决策部署,发挥好基层党组织优势,全方位摸清底数,科学谋划调度,抓实后勤保障。另一方面,聚各方合力全力打好灾后重建攻坚战,紧紧依靠人民力量,强化协同配合,精心组织好道路抢修、作物补种、物资供给、修补堤坝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全力帮助受灾群众恢复正常生产生活,坚决防止因灾致贫返贫。
共产党最与百姓亲,念兹在兹皆是人民。站在“十三五”收官和“十四五”开局历史交汇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坚定而有序,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创造性开展各项工作,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防汛救灾和灾后重建,全力以赴做大做强做优“大皖名片”,全部兑现到位“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的铮铮誓言。
[ 编辑:唐佑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