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全面对标苏浙沪系列谈:少数党员干部畏首畏尾

24.10.2016  17:04

  时下有一种现象:有的党员干部,每天看上去忙忙碌碌,但工作上爱做“选择题”:事情只拣容易的做,问题只拣容易的解决。遇到群众反映强烈的棘手事务,他们一脸诚恳、表态坚决,但处理起来便畏首畏尾、没了下文。畏首畏尾是表象,不敢动真碰硬、缺乏使命担当才是根源所在。

  我省党政代表团在苏浙沪考察时,时刻都能感受到当地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和氛围。在杭州梦想小镇,当地负责人介绍情况时熟稔于心,说明对工作研究得透彻、对情况掌握得清楚。在上海自贸区,投资管理、贸易便利化、金融创新等领域众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更是靠着大胆开拓才能创造出来。可以说,敢于担当、勇于进取,正是苏浙沪能够领先全国、持续发展的动力所在。

  安徽素有“敢为天下先”的传统,也曾在一些领域引领改革大潮,这些都是加快建设美好安徽的宝贵财富。但对照先进地区,我们必须看到,时至今日,我省少数党员干部在使命意识和担当精神上,与先进地区还有明显差距。推究思想根源,大致有两点,一是怕犯错误,二是怕得罪人。怕犯错误者,只求不出事、宁愿不做事,借口规矩严了、纪律紧了,便缩手缩脚,凡事等着上面下指示,等着别人探路子,等着外地出经验,绝不主动出击、先行先试。怕得罪人者,该管的不管、该办的不办,不敢向既得利益开刀,不愿向违法乱纪的行为亮剑,但求在“你好我好大家好”中当“太平官”。

  干部就要有使命担当,有多少使命感才能干多少事业,有多大担当才会有多大成就。近年来,我省多个领域的改革发展,获得国家政策的支持,机遇十分难得。无论是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还是深化医药卫生综合体制改革;无论是新型城镇化试点,还是农村改革,都需要大胆地闯、大胆地试。我们要时刻把改革发展的责任扛在肩上,充分利用好国家所赋予的政策空间,勇于啃硬骨头、涉险滩,把各项改革举措落到实处,从而收获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

  破除畏首畏尾的思维,才能在中部崛起中闯出新路;树立强烈的使命意识,方能奋力冲刺全国第一方阵。正如省委主要负责同志所指出的,“真正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把胆识体现在敢干事上,把能力展现在会干事上,把目标落实在干成事上,坚定地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只有如此,才可以说是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才是对历史负责、对事业负责、对人民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