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汽车机电维修工崔玉顺:把兴趣“玩”成事业
正在检修机电设备的崔玉顺
人民网合肥9月4日电(汪瑞华)初见崔玉顺,个头不高、面庞清秀,甚至带有几分书生气质,若不经他本人自我介绍,很难把他和机电维修这个行业联系在一起。
今年32岁的崔玉顺是安徽江淮汽车轻型商用车制造公司机械动力部的一名普通机电维修技师,别看年纪不大,凭借着对行业的热爱和努力,他成了公司公认的“岗位成才员工典范”。
兴许因为父亲是司机的缘故,崔玉顺打小就对发动机结构、常规机械有不少了解。尤其在初中高中阶段,他对物理和自然学科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外之余,家里的录音机和黑白电视,就成了崔玉顺“练手”的家电。
“那个年纪,拆掉之后多半是装不上,最后不是多出螺丝就是少了螺帽。”提及少年那段当起“破坏王”的时光,崔玉顺自我打趣说。
可正是这份由来已久的兴趣和好奇,让他至今一直在和机电设备打交道。2008年,通过实习期的崔玉顺开始走上工作岗位,第一份工作是轻卡总装内饰线负责汽车前轮轮罩的装配工,这也是车间里最基础的一线岗位。
都说兴趣一旦成了工作,就会变得枯燥乏味。但在崔玉顺看来,打小的兴趣如今带到工作岗位,这是幸运更是机遇。
从一名装配工到数控操作工,再到机电维修工,崔玉顺发现,自己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技能远远不够用。“数控冲不在我的知识范围内,程序我也不熟悉,学校里学的都是基础,但所有的事情都是相通的。”崔玉顺很快有了解决方案。在工作中,他一边向车间里的师傅请教,一边自己查书籍翻资料,思路也慢慢打开。
他告诉记者,“每次师傅修理完,我都会刨根问底问出个所以然,师傅也总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并交代自己先试试,多上手多学。”凭着一股韧劲,9年时间过去了,虽然岗位换了又换,但崔玉顺最初那份对机电维修的兴趣从未改变,他也从最初的“门外汉”,变成了如今的机电行家。
对机器多看一眼,就能够发现哪个关键部分运转有异常;听一听电机的异响,就能推断出哪里有故障。说起来好像有着特殊功能一般,而崔玉顺自己并没有觉得多么高深莫测可言,“就是把兴趣变成了工作,再带着份好奇心,剩下的无非就是多学、多练、多研究”。
除了爱动脑子,在机电维修上舍得花“小心思”之外,善于抱着一颗好奇心去琢磨,也是崔玉顺的过人之处。
公司里一台数控冲在服役了几年之后反复地报伺服电机故障,厂家多次来人维修故障依旧,机床就这样停停干干坚持了一个月。崔玉顺拿到这个难题后,通过现场判断和多年的经验分析,得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
用他同事的话描述:“只见他娴熟地拆开电机并打开编码器的外壳,在操作台上拿了一张废纸对折了几次塞进了编码器的缝隙里,恢复安装后,设备奇迹般地好了。”
异于常人的刻苦钻研劲头,让崔玉顺收获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在工作中很快独当一面。同事解决不了的故障难题,他能解决;长期存在操作不便的设备,他能改进。线体时间监控装置、电动门断电自动开启装置、电子油门踏板试验台……一项项技术创新出自崔玉顺之手,他的名气在车间和公司中也就顺其自然地传开了,成了小有名气的技术能手。
2016年3月,崔玉顺调至机械动力部,这对他来说,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设备,也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关于今后,他已打定主意,将兴趣进行到底,在电气自动化领域继续积淀下去。
责编: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