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土地整理推动耕地“量质齐升”确保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安徽广播网10月27日消息(记者:徐军) 作为我省粮食主产区之一的池州市,通过土地整理的开展,实现了耕地数量增加和质量提高的双赢局面,促进了土地流转和农业现代化步伐,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确保了国家粮食安全。
10月22号下午,记者来到池州市东至县大渡口镇新丰圩村,一望无际的稻谷像金黄色的地毯铺满了田间地头。伴随着大型收割机的轰鸣声,村里种粮大户向泽定家400多亩粳稻正在颗粒归仓。向泽定:“现在割的是大粮仓的机子,上包装马上拉走,以前就是土路,拉稻子没办法走,现在我种这么多田,都是机械化割稻” 。
经过土地整理的实施,过去村里的低产田现在变成了“田成方、林成行、渠相通、路相连、旱涝保收”的高产田,农业生产的机械化、规模化效益得以提高。目前新丰圩村九千亩耕地中的将近八成已经流转给了向泽定这样的种粮大户,农民获得的流转受益由整理之前的两三百元增加到现在的五百多元。新丰圩村支部书记姚礼彪:“土地项目把我们村里农业基础进行高标准的规划并且建设好了,以前我们村里土地流转只有七百多亩,2013、2014年这两年流转已经达到了六千八百亩,我们村里的平均承包价格是550元一亩,农户自己不种,收益在递增,大户也增收”。
同样,由于水利、道路等农业基础设施的改善,每家每户的单独种植成本,也得到了降低。在地处丘陵地带的池州市贵池区涓桥镇普丰村,村支部书记洪发寿介绍说,过去村民取水非常麻烦:“实施项目之前,他们农户都是用小泵,现在都是排涝站,一打水,几百亩田水一下就到位了,以前的成本至少要五六百块钱,现在只要四百来块钱”。
涓桥镇土地整理项目不仅实现了耕地质量的提高,另外通过土地平整、田块归并、坡耕地改造等手段,还增加了耕地数量。贵池区土地整理中心副主任鲍中标:“项目区总规模是约882公顷,建成以后据我们评估,新增耕地大概是32公顷”。
目前池州市已经走出了一条以实施土地整理促进耕地保护、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新路子,通过实施土地整理项目,新增耕地超过1万亩。池州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程学毛:“建成了一批高效农业、集约农业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切实提高了项目区的耕地利用效率和耕地质量,推动了当地土地经营权的流转,提高了农业生产力,增加了农民收入,确保了国家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