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清水向北流 引江济淮送甘甜

30.12.2016  18:37
一江清水向北流  引江济淮送甘甜 - 徽广播
一江清水向北流  引江济淮送甘甜 - 徽广播
一江清水向北流  引江济淮送甘甜 - 徽广播
来源: pic.ahrtv.cn

   安徽网络广播电视台12月30日讯  昨天(29日)上午,在合肥市肥西县引江济淮工程派河口泵站枢纽工程现场举行的引江济淮工程建设动员大会上,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宣布引江济淮工程正式开工。

  引江济淮工程开工建设,安徽、河南两省几代人的梦想终成现实。

  安徽省委副书记、代省长李国英指出: “引江济淮工程今天正式开工建设,半个多世纪的梦想今天终于走进了现实。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决策实施的重大水利工程,这是皖豫两省翘首以盼的重大民生工程。”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引江济淮工程规划经过了国家和安徽省相关部门多次反复论证,历经半个多世纪。2014年3月,工程规划通过水利部审查。2016年12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引江济淮工程可研报告。昨天,引江济淮工程建设拉开序幕。半个多世纪以来,安徽人始终坚定地追逐着这个梦想。

引江济淮工程建设动员大会现场(摄影/孙晓阳)  

   为何要建设引江济淮工程?

  作为这一工程的第三代参与设计、规划的专家,引江济淮项目的技术负责人、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朱青解释说: “引江济淮工程师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研究的,当时主要是为了解决淮河流域发展水稻水源不足的问题。目前,我们根据国家发改委批复的意见,以调水和航运为主,兼顾沿线农业灌溉补水,及巢湖和淮河的水生态环境改善。它既是跨流域的重大调水工程,也是当代最具综合性的,跨世纪的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

  根据可研报告的批复,引江济淮工程任务以城乡供水和发展江淮航运为主,结合灌溉补水和改善巢湖及淮河水生态环境。根据规划,整个工程包括引江济巢、江淮沟通、江水北送三段,输水线路总长723公里。依托调水线路建设长江至淮河Ⅲ级以上航道,其中江淮沟通段为Ⅱ级航道。引江济淮工程建设时间预计为72个月,工程估算总投资912.71亿元。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勇表示, 引江济淮工程是国家172项重大水利工程中的标志性项目。引江济淮工程建设规模宏大,是继南水北调工程之后,最大的跨流域、跨区域水资源配置工程。

资料图:淮河旱灾图(来源:阜阳新闻网)

 

   引江济淮工程将为皖、豫两省14市55县(市、区)5000多万人口解渴。

  “家住庄台头,用水如用油,盼水水不来,恨水水不走。”这是在地处淮河岸边的王家坝蒙洼蓄洪区流行的顺口溜。这正反映了淮河流域易涝易旱的特殊地理环境。

  地处淮河流域的阜阳市面临严重水资源短缺,因过度开采,导致地下水位已经形成1200平方公里的沉降漏斗。

  今年夏季,因为持续干旱,淮河流域降水偏少,淮河水位持续走低,这让淮河的航运通行大受影响。当时被滞留在蚌埠新港的船主陈炜告诉记者:“我是从镇江大港装的玉米过来的,平时能装一千吨的话,现在只能装六百吨。”

  淮河是一条非常独特的河流,气候条件复杂,洪涝灾害、干旱缺水和生态环境恶化三大问题交织并存。淮河中游沿淮淮北地区拥有4595万人口、5412万亩耕地,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大、耕地率最高的区域之一,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的四分之一。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朱青介绍: “淮河流域最明显的缺水标志是地下水超采,我们现在淮河以北的地下水超采面积已经达到3600平方公里。这个工程从调水功能看,可解决我们淮河流域长期干旱缺水的局面。”

  水利部副部长刘宁表示,引江济淮工程建设是国家水安全总体战略布局的重大决策,是长江经济带、合肥经济圈、中原经济区三大经济区发展的重要支撑。

淮河河道运输(来源:国家水利部网站/缪宜江摄)

   引江济淮工程不仅是供水工程,还将成为一条平行于京杭大运河的南北水运黄金通道,千吨级货轮从淮河经江淮运河可通江达海。

  目前,淮河中游与长江中下游地区没有直接的航道,大宗货物的运输需要绕道洪泽湖和京杭运河,不仅增加航道约200~600km的运输成本,因受航道运能限制或干旱季节航道水深不足等影响,堵塞或碍航情况时有发生。江淮运河是全国规划的高等级航道之一,引江济淮工程结合航道建设,将结束淮河中游与长江中下游水运不畅的历史,形成一条平行京杭运河的南北水运主通道。朱青说:“我们国家的水运资源,东西向比较发达,南北向极为匮乏,所以,这样形成南北向第二条运河以后,对完善我们国家,特别是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之间的交通网络作用很大。”

资料图:金秋巢湖  

   引江济淮工程将打好生态牌,着力改善巢湖及淮河水生态环境。

  “天与人间作画图,南谯曾说小姑苏。登高四望皆奇绝,三面青山一面湖。”这是清代曾任巢县知县的孙枝芳赞美巢湖美景的诗句。然而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受地形、降水和人类活动等诸多因素影响,巢湖流域陆续出现水质污染、洪涝灾害、岸线崩塌、湿地消失等一系列问题,逐步积聚的污染负荷超出了巢湖的承载能力,湖泊富营养化状况严重。

  夕阳照射在一望无际的巢湖,波光粼粼的水面与河面上飘荡的渔舟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12月28日傍晚,正在河边晾晒鱼干的李学银老人说,巢湖冬季的水质还好,可每到夏季就会有蓝藻——     记者:巢湖几月份有蓝藻?     老人:大概5月份。     记者:大概持续多长时间?     老人:大概持续到8月份。那时候人走那过都不能闻,水都不能吃,非常臭,就是蓝藻造成的。治理稍微好一点。     自2011年以来,合肥全面开启了环巢湖生态综合治理工程,5年时间,合肥先后投入500亿元,决心还巢湖一湖碧水。经过多年治理,巢湖湖区总体水质由Ⅴ类好转为Ⅳ类。  

  巢湖污染治理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要达到巢湖休养生息、恢复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目标任重道远。朱青表示,巢湖位于长江水系的下游。湖水主要靠地面迳流补给。巢湖成了一潭半封闭的“死水”,水体自净能力降低,污染物不断积聚。俗话说,流水不腐,引江济淮工程将增加江湖水量交换,让巢湖水流动起来。朱青介绍:“利用这个工程,从长江调部分水入巢湖,对我们巢湖的水动力条件,和湖区的自净能力提高都是有利的。进一步结合我们正在搞的环巢湖治理工程,多管齐下,综合施策,使我们巢湖能够尽快的变好、变美、变清。”

   几乎每到夏季,巢湖蓝藻都会发生。如果巢湖出现污染,会不会影响引江济淮下游的水质?引江济淮工程会不会对沿岸原有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针对这些疑问,引江济淮项目的技术负责人、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朱青表示,引江济淮工程从设计到建设,都将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第一位。

  为让下游的群众喝上干净的水,这次从长江引水将在枞阳和无为建设两个引水口门,实现双线引水。朱青表示: “这个工程一大篇的文章是如何保证水质。我们从长江经过菜子湖,水质比较好,到了巢湖附近的时候,我们采取了工程的优化布局,一部分江水入巢湖,一部分江水可以不入巢湖。当巢湖水质好的时候,和巢湖水进行一定的交换;当巢湖遇到某个时期水质不好的时候,我们的江水可以绕过巢湖直接翻过江淮分水岭,进入我们的淮河。同时,我们的沿线也采取了一些治污、导污、控污、截污等措施,保证长江的水到了淮河符合国家饮用水Ⅲ类水以上,保证一江清水北上济淮。”

  针对引江济淮工程会不会对沿岸原有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疑问,朱青表示,建设引江济淮工程绝不以牺牲沿岸的生态环境为代价。我们在环境保护上,为了我们沿线的鱼的通道,鸟的栖息地,做了一系列的工作,比如长江到我们菜子湖的枞阳闸,我们设了两个大规模的鱼道,瓦埠湖到淮河我们设置了一道。在菜子湖,为了保护候鸟,我们航道西移1.5公里。

资料图:巢湖捕鱼(来源:新华网/新华社记者 杜宇摄)

 

  引江济淮,这一承载着几代水利人梦想的伟大工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终于从蓝图变成了现实。而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东汉时期,就曾有过建设江淮运河的梦想。

  在蜀山区小庙镇有一段古运河,当地居民告诉记者,这段古运河遗址,一直有着“曹操运兵粮而开凿江淮运河”的传说。根据肥西县志记载,这条运河开凿于东汉末年,当时,因为江淮分水岭阻碍,而成为“烂尾工程”。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1800年前古人试图在江淮大地上通过开凿古运河而贯通江淮水系的梦想,将在今天梦圆。(记者:陈瑜奇、杨雪雷、李浩;摄影:孙晓阳、姜曼;摄像:常远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