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硅谷”释放创新活力
本报讯(记者 桂运安)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总控中心落地,未来网络合肥先导实验网开通,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获批……被称为“江淮硅谷”的中国科技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自2012年7月开建以来,聚焦重点领域“种大树”,对接优质资源“建森林”,立足国际平台聚人才,成为我省最大化释放创新联合体活力的协同创新平台,与国际各知名企业共建31家联合研发中心,孵化创新企业56家,培育、遴选先进技术项目166个;开发新产品近40个,新增销售收入1.28亿元。
创新驱动发展,打造国际一流创新高地。中科大先研院由省政府、中科院、中科大、合肥市四方共建,突破传统大学科研模式,利用大学、科研机构强大的科研实力,利用丰富的校友资源,结合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充分发挥资源集聚与带动引领作用,推动重大原始创新成果转化为变革性技术,以催生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走一条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协同创新之路。
顺应未来科技革命潮流,五大领域里“种大树”。中科大先研院将微电子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医疗健康和量子信息等5个领域确定为重点发展方向,目前已成功申报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总控中心等7个国家级、战略性科技创新平台。日前,全球首款基于三维打印“框架”技术的3D打印机在合肥上市,这一技术从原始创新、到成果转化、再到产品上市,仅用了8个月时间。一两个研发平台可能作用有限,但几十个平台整合在一起就能发挥集聚效应。在“种大树”的同时,先研院对接中科院等优质资源“建森林”,先后与微软等国际知名企业共建31家联合研发单元,孵化创新企业56家,形成格局多样、来源丰富、各具特色的“创新丛林”。目前,各类创新单元申报专利136项,吸引注册资本2.63亿元。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要素。两年来,先研院立足国际平台聚人才,引进国家“千人计划”等创新高端人才26人,同时采用“企业导师+学术导师”的“双导师”模式,培养技术创新与产业培育急需人才,解决 “成果转化缺人”的困境,目前已有500名工程类研究生入驻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