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籍烈士江泽国魂归故里 在天津爆炸事故中牺牲
昨天晚上,江泽国的妻子领取了丈夫用生命换来的“最美利辛人”奖杯。8月12日深夜,天津市滨海新区发生大爆炸,天津市公安消防总队开发支队司令部政治协理员兼特勤五队指导员江泽国在救援行动中因公殉职。
昨天,记者在利辛见到了江泽国的大哥、妻子和生前战友,听他们追忆一件件英雄往事。
准大学生拾荒两月后从军
江泽国今年36岁,老家在利辛县城北镇刘北村江小集。在村民们的印象中,江泽国是个老实、少话的孩子。江泽国的父亲和大哥都曾当过兵。
提起江泽国,大哥江佳义说:“他小时候读书特别好,从小学到高中,在班上都是上等生。”1999年,江泽国收到了芜湖一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然而因为贫困,家里没有能力供他读大学。
为了尽快把债务还清,父母带着江泽国前往常州拾荒,年少的妹妹也辍学在家。两个月后,江泽国带着几百元拾荒挣的钱回家,准备买些化肥农药种地。“就在回来的那天晚上,俺们弟兄俩喝了一点酒,泽国喝着喝着就哭了起来。”
江佳义回忆说,他当时觉得弟弟是个读书的料,如果在家做农民或者在外拾荒,这辈子可能都没希望了。但是因为家里太穷没法继续读书,江佳义就给弟弟指了条路——当兵。
当年10月,江泽国通过体检后应征入伍,成为天津的一名消防兵。此后的两年,由于江泽国在部队表现突出,文化课成绩优异,他又参加了军校招生考试,如愿考上了廊坊武警学院。2004年,他被分配到天津消防,成为一名带兵排长。
长途奔袭只为喝杯满月酒
得知昨晚利辛县举办“最美利辛人”颁奖典礼,江泽国的多名昔日战友也赶到现场。其中,许奇和徐振雷两人,更是江泽国的利辛老乡,三人同一年从利辛应征入伍。
“我和江泽国是一个镇上的,上学时就认识,我们当兵后还在一个排里训练。”徐振雷回忆说,当时训练的艰辛令他们一度难以承受,“我们抱在一起哭,哭过之后就相互鼓励,说要给父母争口气,要坚持下去。”
2004年7月,江泽国从军校毕业分配到天津后,三人不在同一个中队,也很少有机会见面。徐振雷说,他们的联系基本是通过电话和短信,主要是聊聊工作上的事,交流交流感情,“虽然工作那么忙,但我在2005年结婚的时候,他还专门参加了我的婚礼。”
“江泽国对工作特别认真,只要是领导交代的事,他从不说半个‘不’字。而且这么多年来,他虽然是个干部,但一直坚守在特勤一线。”许奇说,正是因为江泽国业务素质出众,深得领导信任,才一直留在特勤一线。
在战友们的印象中,江泽国虽然少言寡语、不善言辞,却把战友看得比什么都重。许奇说,几年前他调到阜阳消防工作,去年4月孩子满月那天,江泽国专门请了一天假,从天津赶到阜阳来喝满月酒。“我记得那天是星期天,他坐了一夜的火车,早晨到的阜阳,当天晚上就返回了,说第二天一早要开会。”说到此事,许奇的眼眶红了。
妻子的短信他一直没回复
“老公我担心你,看到再忙接个电话,注意安全。”这是8月13日凌晨1点20分——天津市滨海新区发生爆炸事故两个多小时后,妻子任倩囡在无数次拨打江泽国的手机无人接听时,给他发去的短信。虽然一直没收到江泽国的回复,但任倩囡一直把这条短信保存在手机里。
而在爆炸事故发生的半个多小时前,他们像往常一样,一个在天津的家里,一个在单位,通过电话互道晚安。这个1分41秒的电话,竟成了他们永别之言。
2004年12月26日,两人经朋友介绍,第一次通过电话相识。当时,江泽国刚从军校毕业,任倩囡在利辛县一所学校当老师。“我们电话联系了三个多月才正式见面。虽然他话不多,但他特别踏实,当时我就觉得他是值得我一辈子依靠的男人。”两年后的“八一”建军节,他们结婚了。之后又有了可爱的女儿。
在去年9月拿到新房钥匙后,一家三口总算不用两地分居了。然而,因为江泽国平时工作特别繁忙所以很少有时间回家。“每次泽国回到家,女儿总会问‘爸爸你今晚在家住吗?’”任倩囡说。
如今,江泽国的女儿在天津读小学一年级。爆炸事故发生后,她经常问妈妈“爸爸什么时候回来呀?”任倩囡则强忍着泪水说:“爸爸带叔叔们去天堂探险了,不能通电话,这是军事秘密。”女儿似乎是听懂了她的话,不再问爸爸何时回家了。
烈士骨灰将运回家乡安葬
8月14日晚,官方发布了确认江泽国牺牲的消息。从那之后,他的父母、兄弟、妻子常常以泪洗面,夜不能寐。“最近一段时间,常常有人来看望我父母,我母亲很坚强,但经常一个人偷偷哭,吃不下去饭。”江佳义说。
“泽国生前常常对我说,这么多年来,他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工作上,亏欠我的太多了。”任倩囡说,每每听到丈夫这样说,她心里都宽慰了许多。可是丈夫的突然离开,让她一度痛不欲生。“泽国虽然牺牲了,但他曾经说过,自己无论走到哪儿,永远不会忘记自己是安徽人!”当任倩囡捧起印有丈夫照片的奖杯时,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记者了解到,经天津消防部门与江泽国家人沟通,等后续手续完成后,他的骨灰将被运回家乡烈士陵园安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