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县汀溪乡农村留守妇女生存状况的调研报告
泾县汀溪乡农村留守妇女生存状况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大量农民工外出打工,给经济社会带来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农民家庭夫妻分居,留守妇女生产生活困难的一系列问题。社会各界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很多,但对“留守妇女”的关注还不够。新形势下,农村留守妇女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支主力军,关爱帮助农村留守妇女,为留守妇女解决实际困难,对推动新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农村留守妇女生存现状
一、三重:体力劳动重,抚养任务重,精神负担重。
农村“男工女耕”农业生产女性化现象,使得妇女独立承担起全部农副业生产及家务劳动,严重的加重了留守妇女的体力劳动强度,劳动时间也明显变长。留守妇女中需要赡养1-2位老人的占85%,需要赡养3-4位老人的占4%,需要照顾1个小孩的占59%,需要照顾2个孩子的占37%,需要照顾3人以上孩子的占6%。同时丈夫长期外出及收入的不确定性,也加重其抚养子女、赡养老人的责任。残缺不全的家庭生活导致安全感的缺失等加重妇女精神负担,也成为压在留守妇女心头的“大山”。
二、四少:社会活动少、世面见得少、经济开销少、夫妻见面机会少。
留守妇女围着田间转、围着老人转、围着孩子转,这是一种 “性别不平等关系的再生产”, 实际妇女经济收入在家庭实际总收入中的比重下降,使得他们没有时间参与社会活动,大大的减少了接触外界的机会,导致世面见得少、经济开销少。这种“男出女守”的角色分工对农村婚姻与家庭的冲击不容忽视,夫妻城乡水平的差异逐步扩大、夫妻共享的时间减少、夫妻异质性的增强等都可能导致留守家庭离婚率的上升。示,自2004年以来,农村离婚案件逐年上升,其中大部分为农村留守妇女。有的丈夫一年甚至几年回来一次,一个月甚至更久才打一次电话联系,而留守妇女由于经济、家庭等限制,也很少会进城探亲,农民工也没有探亲假,夫妻双方过着“牛郎织女”般的生活。
三、五偏: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教育子女学习情况偏差、与老人关系偏差、身体及心理状况偏差。
留守妇女多集中于36-50岁的中年女性,31—50岁的占61%,50岁以上占11%,93%以上的留守妇女为初中及以下学历。高强度的劳动、长期性压抑、狭窄的交际范围、家庭的稳定性被破坏、发展机会减少等,使得他们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受限制、教育子女学习力不从心;生理及心理健康受损,妇女疾病增多、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和抑郁、因此多与公婆关系紧张,以及对男性的依赖程度加重。
农村留守妇女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温饱型经济模式使她们游离在现代生活之外。
由于致富能力和经济收入“双低”,留守妇女大多只会些传统的农村耕作技术,文化知识、科技知识、致富意识严重缺乏和不足。她们认为挣钱养家糊口是男人的事,自己只要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地把家庭维持好,把孩子带好,也同样是为家庭作贡献。另一方面,留守妇女与外界沟通较少,信息不灵,眼界不宽,无法去接受新事物,大部分农村留守妇女致富能力弱。如有的留守妇女虽然也种植了一些经济作物,但仅限于老品种,种瓜、种蔬菜、养鸡、养鸭、养鱼,都是小打小闹;有的留守妇女,即使政府投入资金扶持建沼气池,她们仍然宁肯烧草烧煤。同时,受能力、时间、精力的影响,一些留守妇女习惯于传统的一家一户种植模式,对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项目资金“贫血”也是留守妇女发展的最大困难。农村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热情高,一旦涉及发展项目,资金问题便成为绊脚石,许多适合自己的项目得不到落实。
二、力不从心的子女教育让她们充满困惑。
。由于文化偏低、劳动负担重,她们对子女教育力不从心,仅能满足孩子吃饭穿衣的基本需求。同时孩子缺少父爱,家庭角色缺位,导致这些家庭子女出现了“留守儿童”身上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些留守妇女教育下的留守儿童多数学习成绩平平,自身特长不明显。调查中,60% 的留守妇女表示子女教育问题是她们生活中最大的困难。在无奈与心酸中,大部分留守妇女希望孩子好好读书、改变命运,但自己又难以有效地辅导子女,再加上教育方式比较简单粗暴,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有的孩子长期逃学,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三、残缺不全的家庭生活让她们疾病缠身、身心疲惫。
由于丈夫长期外出务工,平时夫妻间只是通通电话,相互之间缺乏沟通。引发一些留守妇女家庭婚姻危机,农村离婚率明显上升,农村的文化生活又单调,留守妇女普遍感到孤独、空虚,遇到烦心事,无处诉说,遇到农忙活,无人帮助,忍受着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双重煎熬。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重荷,留守妇女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农业、畜牧业生产上,放在赡养老人、教育子女上,无暇或无经济能力顾及自己的身体状况,加之缺乏自我保健意识,这个群体普遍存在卫生保健较差的现象,调查显示,45.20%的留守妇女患有妇科病;16.26%的表示不知道自己是否患有妇科病;14.99%的患病妇女没有钱或没有时间治病,还有14.69%的妇女近五年从未检查过身体。
四、农村留守妇女人身、财产安全感极低。
男性劳动力外出后农村只剩下了“386199”部队(“38”系妇女、“61”系儿童、“99”系老人),这种人口结构的变化,导致农村治安防范力量的减弱。一是家庭财产安全得不到保护。少数不法分子利用农村男劳力外出机会,盗窃财物,偷鸡摸狗。二是留守妇女在社区中处于弱势地位,在遇到邻里纠纷或生产纠纷时,容易成为被人欺负的对象。三是以留守妇女为对象的性骚扰明显增多。丈夫外出的时候,妻子有明显的不安全感,据调查,农村性侵害案件中70%的受害者是留守妇女。
思考和建议
一、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带动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
很多农民外出打工目的事为了生活的更好,而本地没有提供的岗位,只有靠外出打工。所以只有大力发展符合本地实际的产业,才能给外出打工人员提供一个发挥能力,增加收入的机会,从源头上减少留守妇女。
二、政府应出台硬性帮扶政策,鼓励妇女创业。
一是进一步落实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人民银行《小额担保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推动留守妇女创业发展工作。推动更多留守妇女创业就业。二是针对农村妇女创业风险大,建议政府投入专项资金,设立如“巾帼创业基金”等项目,大力培育留守妇女中的女科技致富带头人、女经纪人、女农民技术员,发挥她们的示范带动作用,对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妇女所从事的种、养殖行业项目应给予重点资金扶持。
三、依靠宣传,加大培育力度,提高农村妇女就业技能和思想意识。
一是在政府的各项农民培训计划中,要整体提高女性参训比例,为留守妇女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同时,要根据留守妇女的需求,着力于提高她们的综合素质,使她们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健康生活的新型女农民。如:农业生产、养殖技术培训指导、妇女维权、女性健康知识普及、及心理健康等疏导和辅导。增强其就业能力,使妇女由“看家妇”变成了“带头人”,促进农村生产发展。二是利用及整合资源,采取不同的宣传培训方式,着力解决留守妇女的思想观念问题,强化宣传引导确立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创业意识,让她们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树立女性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无私奉献、艰苦创业的精神。
四、成立留守妇女互助小组,充分发挥妇女群体自身互帮互助
的作用。
各地应因地制宜组建互助小组,互助形式为公益互助、生产互助、和技术互助等,大家在体力上互相帮扶,精神上互相安慰,可以大大减轻留守妇女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劳动强度,缓解留守妇女过重的思想负担和精神压力,增强了留守妇女安全感。
五、建立农村妇女妇科病普查普治的长效机制。
政府应把农村妇女定期妇科病普查纳入公共卫生项目、列入政府“惠民工程”、“健康工程”,并投入专项资金。目前,国务院也已启动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之一的农村妇女“两癌”检查试点项目,将惠及亿万农村妇女。各级妇联组织要主动积极参与,密切配合,因地制宜,解决大部分农村妇科病普查的实际问题。
六、发挥基层妇女联合会(妇代会)作用,为农村妇女排忧解难。
农村留守妇女是农村中最为脆弱的群体之一,她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最需要得到组织的关怀和照顾。广大留守妇女最信赖的还是妇联组织。各级妇联组织要提高服务意识,把留守妇女当成重点关注对象,经常关心她们的疾苦,了解她们的困难,帮助她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或与相关部门牵头(或对口支援),主动为留守妇女排忧解难;丰富她们的文化生活,鼓励她们参加秧歌队、锣鼓队等农村艺术团队,让她们精神有所归依,并对做的较好的有特色先进村镇要及时推进、顺势而为并总结推广。
七、依靠城市关爱,关注农民工。
在全面推进城乡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今天,农民工的最基本生存权益应该得到保障。城市为进城务工的农民提供精神支持、提供夫妻共同工作的环境,提供便利的生活条件,实实在在的解决农民工夫妻团聚问题 。
泾县汀溪乡妇联 高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