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打蜡疑点重重 监管缺位消费者求助无门
打蜡,既可以对水果“美容”又可以保鲜,因而越来越多的水果被打蜡。然而,许多消费者对此非常忧虑——
打的什么蜡、是否危害人体健康?
柚子、橘子、苹果、冬枣……11月17日,蚌埠市淮河文化广场一家大型超市里,年轻妈妈朱玉梅的购物车里,装满了给女儿采购的各种水果。 “很多水果看着都亮晶晶的,摸起来也很光滑,听说是打了蜡,就是不知道这蜡对人体有没有害? ”朱玉梅希望记者能帮她找到答案。其实与朱玉梅有同样担心的消费者不在少数。为解开疑问,记者采访了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有机污染物检测室主任张居舟博士。
张居舟告诉记者,水果打蜡工艺最早从国外引进,使用的蜡是食品蜡,从动植物胶中提取,其安全性在国外已经过评估,对人体无害。国家允许使用食品蜡作为食品添加剂、用于水果保鲜,消费者没有必要谈蜡色变。
张居舟介绍,水果打蜡是常见的一种保鲜工艺,目前在国内应用广泛,可以对水果起到保鲜、保水、预防病虫害等作用,延长水果保质期。 “像苹果,它本身就能分泌出少量的天然果蜡,在水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但是在苹果采摘后的储藏运输过程中,仅仅依靠苹果自身的果蜡,很难起到保鲜作用,苹果不打蜡,常温下放不了几天就会失去水分,还可能变质、生虫、腐坏。打蜡后,就可以预防病虫害发生,减少水分流失,保鲜保质,保持水果的色泽。 ”
“水果使用食品蜡,成本较高,因此不排除一些不法商贩使用工业蜡为水果保鲜,坑害消费者。 ”张居舟说,相比食品蜡,工业蜡纯度不高,常含有杂质,如多种重金属和脂肪酸、烷烃、醇类物质等,这些物质吸收过量,会危害人体健康。
如何分辨蜡质好坏、怎样去除劣质蜡?
在1688批发网上,搜索“水果保鲜蜡”,查询结果中不仅有食品添加剂用蜡,也有工业石蜡。标注为“食品添加剂”类别的蜡,网上标价每公斤最低在20元左右,高的要一两百元,工业石蜡的批发价每公斤只有10元左右。
记者在查询结果中,查看其中部分商品的详细信息,发现广东佛山市某化工企业销售的一款“工业级”石蜡,其“主要用途”介绍中,放在最前面的竟是“用于食品、药品、水果保鲜”。河北石家庄一家销售企业,在单价为8.5元的一款工业石蜡中,也把“水果保鲜”功能放在产品“用途范围”的首位。
“目前我们国家还没有制定食品蜡的标准检测方法,也没有工业蜡的鉴别方法标准,无法检测判定出水果保鲜蜡的具体成分。 ”面对记者检测打蜡水果的请求,张居舟主任表示爱莫能助,“如果蜡中含有重金属成分,还能测出来,但是一些未知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我们没有标准方法检测。 ”
尽管无法作出标准检测,但是张居舟告诉记者,食品蜡和工业用蜡在外观和触感上是有差别的,消费者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辨别:一是看光泽度,食品蜡对光的反射不会很强,如果看到水果打蜡层亮度过高、甚至“闪闪发光”,很可能用的是工业蜡;二是看打蜡薄厚,食品蜡成本高,一般只在水果表面打上薄薄的一层,工业用蜡成本相对较低,加上对技术、设备等要求不高,工艺水平不高,打蜡层相对较厚;三是看蜡质纯度,食品蜡的纯度较高,无色无味,工业用蜡一般都会含有杂质,若是用纸一擦就掉色,明显不是食品蜡。
消费者如果对打蜡水果的食品安全不放心,有没有方法将果蜡去除、减少危害? “最简单的像柚子、橘子,可以直接把皮剥了再吃,吃苹果要削皮。此外,很多蜡是可以溶解的,用热水浸洗,也可以去掉不少。 ”省农科院园艺所专家张金云说。
专家坦言,工业蜡中的一些有害成分,可以透过果皮渗透至果肉,也就是说,即使清洗干净、削去果皮,也未必能完全保障打蜡水果的食品安全。
蜡的来源能否追溯、投诉维权该找谁?
“有一点可以肯定,水果保鲜蜡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如果使用工业蜡给水果保鲜,肯定违反了国家食品安全法。 ”省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副所长刘超告诉记者。
记者在网上搜索到,用工业石蜡保鲜水果,石蜡杂质中含有的汞、铅等重金属可以通过果皮渗透进果肉。汞摄入过量,可引发神经异常、齿龈炎、震颤等;铅进入孕妇体内则会通过胎盘屏障,影响胎儿发育,甚至造成畸形等。工业蜡中的一些有毒有害化学成分,也可能危及人们的健康。
打蜡水果的食品安全问题,关系着百姓身体健康、切身利益。然而,市场上琳琅满目的打蜡水果中,即便是要价几十元、上百元一公斤的精装水果,关于水果保鲜蜡的主要成分、蜡质好坏、生产厂家等相关信息,在水果包装上也没有任何显示。一些水果摊贩和超市水果销售人员,面对记者采访要么讳莫如深、三缄其口,要么连连摆手、一问三不知。
11月19日,记者以消费者身份,拨通12331食品药品投诉举报热线,就打蜡水果的食品安全问题向热线求助。接线人员向记者提供了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的电话,建议记者自行联系送检。如果想进行质量投诉,还要再拨打该热线,根据热线语音提示,向所在辖区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投诉。
由于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专家已明确表示,无法对水果保鲜蜡的质量进行标准检测,记者又通过12331热线向辖区监管部门反映问题。但接线人员表示不受理投诉,让记者带上购物发票,到商品购买地所在的市场监管所现场投诉。
遇到水果的食用安全问题,究竟该向谁求助,记者不免有些困惑。
记者手记
事关百姓安全 监管不能缺位
一边是权威检测部门“无法可依”,投诉热线不直接受理、层层“转包”;一边是食品蜡来源扑朔迷离,不法商家在网上宣称工业石蜡可用于“保鲜水果”。采访归来,记者对水果打蜡食品安全问题不仅没有求个明白,反而心生疑虑。
标准的检测方法、权威的检测结果,是保障食品安全的一道重要防线。没有了这道防线,让消费者仅凭专家给的几点建议,自行摸索水果保鲜用的是食品蜡还是工业石蜡,似乎不太靠谱。且不说普通消费者难以达到专家水平,即使达到,如果商家变换花样,给打蜡水果做个“伪装”,又怎么办?三聚氰胺奶粉、旧皮鞋酸奶、苏丹红辣酱和烤翅……近年来被屡屡曝光的食品安全问题一再证明,消费者自保知识和技能的增长速度,赶不上不法商家造假侵权的花样翻新速度。
水果打蜡工艺从国外引进已有多年,目前在国内水果行业普遍应用,相应的检测标准和检测手段却处于空白状态,这不能不说是相关部门的工作疏漏。不只是在食品安全领域,凡是关系到百姓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监管法律法规的空白都应该及时填补,不能长期处于管理上的真空状态。
“有法可依”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比如有的生活小区,交房时就没有通过消防验收,建成十多年,消防栓仍然流不出水来,存在很大的消防安全隐患,老百姓为此反映多年,至今无解。再完善严格的法律法规,如果执行不到位,也难免沦为一纸空文。
面对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的不法现象,不能抱着“民不告官不究”的懒政思想,有人告就管一管,没人告就放一边。相关管理部门应当主动作为,接到投诉举报热线,第一时间应当接听、受理,至于该转到哪个部门、由哪个责任人办理,本就应该由政府部门内部协调,不能指使着老百姓来回折腾,更不能事不关己,“一推六二五”。
省委部署的“三个专项行动”,不就是要求各级政府部门着力解决此类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