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连续阴雨气温偏低 对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8月份以来,我省气温偏低且出现连阴雨天气,对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8月份气温低、雨水多,平均日照时数为1961年以来最少
与去年的炎夏比,今年夏天格外“凉爽”。
省气象台数据显示,6月至8月,全省平均气温为25.8℃,较常年同期偏低0.9℃,为2000年以来最低。尤其是8月,平均温度25.3℃,比常年偏低1.9℃,为1961年以来同期第二低,其中8月中旬异常偏低3.4℃。
温度低有雨水的原因。数据显示,8月我省多阴雨天气,全省平均降水日数17天,较常年同期偏多5天,为1961年以来第二多。
从地区来看,滁州、全椒、合肥、肥东、舒城、南陵、泾县和宁国为历史同期最多,大别山区、江淮中部及江南大部降水日数20~24天,其他地区11~20天。沿淮西部、大别山区北部、合肥一带及江南东部最长连续降水日数达8~11天。
雨水多,光照就少。8月份全省平均日照时数为407小时,较常年同期偏少154小时,为1961年以来最少。
进入9月份后,雨势并未消减。刚刚过去的中秋节,淮河以南在阴雨中度过。“预计未来一周我省阴雨天气仍将持续,16日前后全省还有一次较明显的降水过程。”9月12日省气象台的预报说。
“凉夏多雨,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冷空气活跃。”省气候中心专家谢五三介绍,8月份以来,高、中、低层的大气环流异常配置,使得中高纬冷空气活跃并南下,导致我省气温异常偏低多雨。此外,8月份以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但是副高脊线持续偏南,西伸脊点东西摆动明显,使得长江中下游地区远离副热带高压的直接控制,也有利于我省形成多雨的凉夏。
阴雨造成部分秋粮生育不足,但不影响丰收格局
低温寡照的天气,对秋季农业生产造成一定影响。
“寿县基本上都是一季稻,在8月中下旬灌浆,雨水多温度低对产量造成了一定影响。 ”寿县农委主任孙纯珠介绍。
“目前看主要影响是生育进程推迟、灌浆慢、粒数减少。”省农委种植业局局长牛运生分析,受温度、阴雨、光照综合影响,8月中下旬灌浆的一季稻和玉米生长进度较慢。据8月底监测,玉米灌浆进度为百粒重11.63克,比常年同期少5克左右。而多雨寡照,则使8月中旬以后抽穗扬花的一季籼稻出现颖花退化现象,吐丝授粉的玉米花粉量减少。这将影响水稻和玉米正常授粉和结实率,最终导致粒数有所减少。农业部门在多个县的监测也表明,全省在8月中下旬破口抽穗的中籼稻,部分出现空壳、麻壳现象,空秕粒增加,结实率降低等问题。
阴雨低温还使得约700万亩迟茬直播稻和双季晚稻生育期推迟,有可能导致后期遭受寒露风威胁。省农技推广中心的调查显示,受温度影响,今年水稻和玉米生育进程推迟5~7天,部分地区推迟7天以上。
此外,后期水稻病害则有加重的可能。省植保总站专家指出,雨水多利于病害发生且影响施药效果,后期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发生程度在迟熟的一季稻和晚稻上有可能出现加重。
不过专家也指出,低温阴雨寡照影响程度不会超过去年高温热害影响,且通过加强田间管理可以减缓危害。“去年高温热害减产严重,相比之下今年的连阴雨影响要小得多。 ”孙纯珠说。
据了解,8月上、中旬抽穗扬花的一季稻和早熟一季稻整体仍呈增产趋势。“主要秋粮作物面积扩大、苗情长势好、穗数多,到目前为止病虫害影响小,如果后期天气正常,田管措施到位,夺取秋粮丰收仍有较好基础。”省农委负责人表示。
加强田管,强化肥水管理,防病防“寒露风”
庐江有双季晚稻60多万亩,约占全省的六分之一。“针对不利天气,农业部门8月以来组织病虫害的统防统治,对晚稻已全面防治两遍。”庐江县农委副主任邓本宜告诉记者。
省农委植保站专家介绍,当前我省大部分双季晚稻和部分迟熟单季晚稻,即将或正处于破口抽穗这一易感病害生育阶段,连阴雨天气十分有利于稻穗瘟、稻曲病发生为害。如不适期进行有效防治,将会对水稻产量品质造成严重影响。这是秋粮田管的重点。
专家指出,稻瘟病、稻曲病最有效的控害措施是实施提前预防。各地要根据水稻生育进程大力宣传开展稻瘟病、稻曲病预防技术,对处于破口期的单、双季晚粳(糯)稻都要立即开展药剂预防。
加强肥水管理,可以消除不利影响,增加产量。对进入抽穗灌浆期的要普追粒肥,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以增粒重、抗早衰。及时排除田间积水,以干湿交替灌溉为主,延缓植株衰老。对于黄熟期的水稻,要及时进行收割,防止阴雨天穗发芽,有条件的积极推广集中烘干处理。
后期管理上,重点要防御“寒露风”天气。在“寒露风”来临前2~3天灌深水,以水调温、调湿,改善田间小气候,减缓降温程度和影响,叶面喷施磷钾肥和生长调节剂,健壮植株,增强对“寒露风”的抵御能力。“此外,各地要及早做好秋种准备。针对秋种可能推迟的情况,加强指导和服务,确保秋种质量。”牛运生说。
( 来源:安徽日报 作者:史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