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深陷“多事之秋” 多方期盼“安全之春”
2014年岁末,令人震惊的消息传来:亚洲航空公司QZ8501航班在从印度尼西亚飞往新加坡的途中失联,机上载有162人,下落不明。
毋庸置疑,2014年成了世界民航业“多事之秋”的一年。一年中,世界空难和事故多达30起左右,超过1000人遭遇致命劫难,其中包括马航MH370、MH17航班在内的6起民航事故和空难共导致700余人丧生。
难道今年的航空旅行变得比以往更加不安全了吗?
盘点历史上的重大空难以及上述6起致命空难,原因可谓各不相同,人为失误、机械故障、软件失灵、天气异常、恐怖袭击等等,不一而足。今年马航接连发生两起空难事故,一个迄今无从知晓到底发生了什么,飞机残骸和机上人员葬身何处;一个到现在都无法确信谁应该对飞机坠毁负责。接二连三的航空事故难免让人对航空旅行的安全状况心存疑虑。
客观地说,当我们回顾过去几十年航空业发展的轨迹,可以看到一个大的趋势,即航空安全总体上在不断改善,并且这是发生在航空运输业突飞猛进的大背景下的。从百万架次民航重大事故率来看,近年来世界平均水平一般为0.5上下,中国为0.1上下。民航安全的改善得益于航空技术的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从统计数据看,飞机仍是世界上最安全的交通工具。
尽管如此,2014年民航安全领域“多事之秋”仍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这些空难表明,航空安全仍然存在不少漏洞、短板,如何进一步预防空难事故、提高空难搜救效率,是各界必须直面的重大课题。民航业有一个好的传统,针对每一起空难和事故,都要尽量查明真相,还原事故缘由,以期改进技术、管理。当然,民航安全不仅仅是民航业一个领域的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诸多领域,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
当务之急,是要改进全球航班追踪监控技术和体系,力争早日实现全球民航飞行数据的实时监控和及时处理。MH370失联之后,对于航班行踪和机上情景迟迟找不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这一教训是深刻的。亚航此次失联的情况可能没有MH370航班那么复杂,但依然在失联之后相当长时间内无法掌握必要信息。要更有效、及时追踪全球航班,现有技术已经可以满足需要,但不客气地讲,非不能也,是不为也。对技术成本的商业考虑影响了技术的采纳。在技术可行的情况下,权衡商业利益和航空安全之间的关系时,必须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这是不言而喻的。
令人稍感欣慰的是,2014年民航“多事之秋”已在世界范围内触发航空安全大讨论,官方和民间都各抒己见,献计献策。国际民航组织、国际电信联盟及有关航空当局正在研究如何改进航班追踪体系,减少和消除安全盲点,提高空难事故搜救效率,以及航班飞经战乱和存在隐患地区的预警和规避。
“多事之秋”并非民航安全的宿命。即使像亚航这样低成本、低票价的航空公司也并不必然与“不安全”画等号,该公司成立10多年来,安全和运行纪录总体良好,多次被评为“世界最佳低成本航空公司”。亚航的口号是“现在人人都能飞”,这句话的英文被醒目地油漆在每一架亚航班机上。对于世界民航业来说,做到“现在人人都能飞”,是值得称道的,做到“现在人人都能飞得安全”,更是值得追求的。为此,国际社会需要协力打造民航“安全之春”,不让悲剧重演。
责编:孙童心